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莺莺传书递简的一折名为 > 第239章 活着的鲁迅文学画卷(第1页)

第239章 活着的鲁迅文学画卷(第1页)

老阿姨红姐上线了。这一章是老阿姨探索鲁迅故居拾遗(北京西城区西三条21号),这里当年居住的鲁迅先生的母亲和夫人朱安。

鲁迅先生的婚姻也是一部中国百年文化的变迁。

初夏,老阿姨红姐来到金融街北侧的北京鲁迅旧居,真是一部活着的历史画卷。一棵绿意盎然,枝叶浓密的百年枣树依然矗立在鲁迅故居,诉说着百年沧桑。

提到北京,人们总能想到那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而在这座古老城市的核心地带,隐藏着一座极具传奇色彩的建筑——鲁迅旧居。这里不仅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更是一座生动的文化地标。

老阿姨红姐责无旁贷,带着读者朋友一起走进那座充满故事的老宅,感受那独特的韵味。

北京鲁迅旧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宫门口二条胡同19号,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鲁迅先生曾于民国十三至十五年(1924—1926)在此居住,于1956年10月19日辟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鲁迅旧居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为一座小型四合院,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院内的格局布置,室内的陈设展示,都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居住时的模样,院中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手植的两棵丁香花,是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

1979年8月21日,鲁迅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25日,北京鲁迅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27日,北京鲁迅旧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民国十二年(1923年)10月30日,鲁迅先生买下位于宫门口三条21号的6间旧屋的小宅院,议价800元。同年10月31日,鲁迅先生亲自绘制房屋改建图3张。同年12月2日,订立买房契约,付原房主500元。

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2日,鲁迅先生付清原房主购房余款300元,房屋改建开始施工。同年2月1日,鲁迅先生收到京师地方审判厅登记处的房屋《登记通知书》。同年5月24日,房屋改建完工。同年5月25日,鲁迅先生和朱安夫人搬到此居住。

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26日,鲁迅先生南下离开后,朱安与鲁迅先生的母亲继续在此居住。

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鲁迅先生两次从上海回北平探亲,都在此居住。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朱安通过地方法院办理了《赠与契约》,将北京鲁迅旧居转赠给鲁迅之子周海婴。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20日,周海婴取得北平地方法院认证书。同年6月,朱安女士病故,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通过北平高等法院查封了北京鲁迅旧居,将其保护起来。

1949年10月19日,北京鲁迅旧居正式对外开放。1950年3月,许广平先生将北京鲁迅旧居和鲁迅生前的藏书、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1956年10月19日,北京鲁迅博物馆在北京鲁迅旧居的基础上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

主要建筑北房,北房面阔三间,呈凸字形,是用木隔扇隔开的一明两暗的开间,中间的一间是全家人的起居室。东面的一间是鲁迅先生的母亲鲁瑞的住室。西面的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

鲁迅卧室。鲁迅卧室位于北房东侧一间的北侧,门开在东厢房北墙上,人称“老虎尾巴”,鲁迅先生自嘲的称为“绿林书屋”,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和卧室,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北墙上有两扇大玻璃窗。

南房。南房面阔三间,是鲁迅先生的书房兼会客室,是用木隔扇隔开的两明一暗的开间。东、西厢房。东厢房是杂物间,堆放着许多杂物。西厢房是女工住的房间。

鲁迅旧居是一部活着的历史画卷,诉说着中国近现代史的跌宕起伏。走进这里,仿佛穿越时空。

鲁迅先生和朱安女士之间的婚姻,充满了时代的烙印和命运的无奈。对于这段感情,鲁迅先生曾用一句话来形容:“她是我母亲送给我的一份礼物。”

这简单而又沉重的话语背后,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在那个封建传统根深蒂固的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终身大事。鲁迅作为一个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内心深处对于这种包办婚姻持有强烈的反感。然而,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朱安成为自己的妻子。

朱安,这个平凡而善良的女子,或许并没有太多文化,但她却以一颗质朴的心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庭。尽管鲁迅对她没有爱情可言,但他依然尽到了做丈夫的责任,给予她生活上的照顾和关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这样的婚姻终究难以长久。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越发深刻地意识到两人之间的差距和无法逾越的鸿沟。他渴望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和理想,于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

这段婚姻虽然以悲剧收场,但它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同时,也折射出鲁迅先生对于自由、平等以及人权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得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鲁迅先生独自漫步于街头巷尾,思考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惊喜和巧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了徐广平这位志同道合之人。

他们一见如故,仿佛前世便已相识。从文学到社会现实,从思想深度到人生哲学,两人无话不谈,彼此分享着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悟。这种默契和共鸣如同一把火炬,照亮了鲁迅先生前行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终于,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鲁迅先生与徐广平喜结连理,并迎来了他们爱情结晶——儿子周海婴的诞生。

海婴的到来给鲁迅先生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希望。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美好。从此以后,他不仅肩负起作为父亲的责任,更将自己对世界的热爱传递给了下一代。

在这个新的家庭中,鲁迅先生继续坚持写作、奋斗不止;而徐广平则默默地支持着他、照顾着家。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用爱构筑起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天地。而海婴也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起来……

周海婴:鲁迅独子谨遵父亲遗嘱,后代皆不做文学家,于光环之下,走出专属自己的人生路

1929年的9月即将过完,清晨的上海大陆新村9号,一派平静。

一个通宵写作,刚准备睡去的男人,突然接到医院通知,说他夫人即将临盆。

男人匆忙赶往医院,还没等他开口询问,医生便拿出一沓手术签字同意书,犀利地问道:“保大还是保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