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尽管官场的倾轧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但也不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清正廉洁、为民请
命的好官。曾国藩便是一例。
曾国藩的仕途虽屡经坎坷,但长久居高不下,正是因为
他善于吸取前人失败的
教训,总结出许多居官不败的原则与规
律。最终成为传统中国最后一尊
精神偶像。
一、官阶既高,公而忘私
1849年2月,曾国藩升任礼部侍郎,从此跻身高官之列。
任命的第二天,道光帝召见了曾国藩,训谕教诲了一番。两天
后,曾国藩走马上任。虽说礼部在六部中属清要一类,但事务
仍然繁多。而且,其属员即有百余人。曾国藩感到公事较多
外,应酬私事也十分多,他给父母的信中说,“几于刻无暇
晷。”
父亲曾麟书收到信后,为曾家出了位大官而兴奋不已。但
知子莫若父,曾麟书太了解儿子曾国藩的脾气性格了,他唯恐
刚登大官的儿子有什么闪失,立即写信一封,嘱咐再三:
官阶既高,接人宜谦虚,一切应酬,不可自恃。见各位老
师,当安门生之分。待各位同寅,当尽协恭之谊。至于同乡官
如何子贞,尔请他作祖父大人七十寿序,写作俱臻绝顶,有此
学问,品行必端,尔宜善待之。外官李石梧前辈,癸卯年巡抚
陕西,尔是年放四川正考官,路过其地,他待尔极好,并受其
指教,受益最大。他现总督两江,每年必以书信问候而已;若
有人干以私情,宜拒绝之。
做官宜公而忘私,自尽厥职,毋少懈怠已耳。此嘱。
由于父亲的殷殷教诲,曾国藩自为高官之日始,就怀着匡
济天下、忠心为国的抱负,投身到他所认定的事业中去。曾国
藩不但自己这样做,还动员他的兄弟也加入到削平太平天国的
斗争中去。
1858年11月,陈玉成部太平军攻逼曾国华、李续宾湘军
大营,曾国华、李续宾战死。对于曾国华的死,曾国藩感到非
常痛心。他在家书中表示,要为曾国华作哀辞、墓志、家传等
文,并建议曾国荃也应作文以抒其意。他的理由不仅仅因为曾
国华死得惨烈,死后多日才收捡到尸骨,更重要的是曾国华在
“生前于科名之途太蹇,死后又有阙憾”,所以他要为弟弟立传
扬名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