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飞阅 > 第六十五章 新的产业(第2页)

第六十五章 新的产业(第2页)

近十几年来,齐国政府为了加速开发南洋领地,吸引更多的外来移民,在经营种植园方面做出了一些政策调整,除了将土地的租赁权最高可延长至99年,到期后向地方政府支付溢价后可予以续约,而且,还允许投资者全资购买土地,并拥有永久产权。

相较于咖啡、可可、棕榈油、蔗糖等种植园商品的牛市已持续了数十年之久,橡胶种植园迎来的兴盛期却要晚得多。

因为,关于橡胶的如何利用,齐国人也是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试验,才陆续开发出一些有效的应用成果。

这毕竟是一种在后世应用极为广泛的物质,更是在齐国太祖皇帝极为重视的情况下,多家研究院和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懈地努力,直到十几年前,逐渐搞出了一些比较实用性的橡胶制品,才得以让橡胶种植园的收益呈爆发式增长。

橡胶树树皮内层某种细胞分泌的粘液,就是橡胶所产最为重要的“胶乳”原材料了。

采集工人们拿出刀或斧子在树皮上切个口,然后切口内流出的液体便可被收集到固定在树上的容器内。

这些采集回来的液体是无法直接利用的,必须适当稀释,然后再加醋酸制作成胶凝,最后再来一道加热和烟熏的工艺,这才能够初步利用。

这些加工工艺齐国人也是在多年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才逐渐找到了一些加工处理橡胶的方法。

比如分析橡胶树流出的液体中的成分啦,比如如何去处胶乳中的杂质啦,比如如何制作生胶啦等等——其中制作生胶是最关键的一道工艺了。

制作者一般都是从放置胶乳的小桶内拿出一根涂满了层白色胶乳的棍子,然后将这根棍子凑在火盆上面反复烟熏,使其干燥。

接着再将木棍伸进小桶内,继续在其表面涂上一层胶乳,然后再熏干。

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木棍上面积累了一大块白色胶状物质后,便将其切下,放置在一旁,经由专人收走。

这个时候,得到的物质便是生胶。

当然有的时候还会用一种工艺,即用滚筒反复碾压胶凝,去处其中的乳清,然后得到厚度为几毫米的胶片——这也是一种有价值的中间产品。

之后,便是橡胶的具体利用了。

早前,齐国人对橡胶利用,除了有太祖皇帝的只言片语的提点,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还是来自于巴西的马梅卢科人。

通过南美庆国从亚马孙河流域捕捉印第安人,齐国的研究人

员才有幸见识到了他们是如何利用橡胶这种东西的。

生活在丛林中的印第安人早早就发现了橡胶的种种妙用,他们知道如何制作较为粗糙的胶片,然后用这种胶片制作成雨鞋;他们还发现胶乳可防水,这在多雨的亚马孙流域可是一项了不得的功能。

没错,齐国人就是据此将胶乳涂抹在帆布或衣物上,做出了原始版的雨衣,以为防水装具。

印第安人还利用粘土模子制作了很多橡胶容器,这又是一项妙用。

当然了,印第安人最伟大的发现则是他们意识到胶乳经烟熏后有了皮革状的外观,可以制作很多有用的东西。

印第安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开发出了很多橡胶的用处以及加工处理方法,齐国人在汇总了这些信息后,将其进行一一实物验证,随后便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加工工艺,准备抢在欧洲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大规模应用这种新型材料橡胶。

其实,早在1615年,西班牙人就开始用橡胶来制作士兵们的防雨斗篷了,比齐国人的研究足足提前了六十多年。

只可惜西班牙人没有深刻意识到这种东西的其他妙用,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736年,法国一支前往秘鲁的考察队在研究橡胶后,才逐步开发出了种种妙用,并最终盛行整个全球。

可以说,是法国人开发出了橡胶这种伟大的材料。

不过,如今这项伟大发明的殊荣,最终要落到齐国人的头上了。

四十多年前,齐国在威远今莫尔斯比港就设立了一座橡胶制品研究院,开始研究和开发橡胶用途的伟大重任。

技术人员们仿效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的思路,制作出了很多防水器具,比如防水皮具、防水布棉布、麻布、呢布等等。

不过他们没有像西班牙人或印第安人那样简单直接将天然胶乳涂抹在布匹上,而是一遍遍试用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化学品将其软化溶解,然后再加以作成橡胶制品。

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曾利用焦油煤焦油中的苯倒是可以溶解橡胶、硫酸、盐酸、纯碱、烧碱、乙醚等诸多材料,最后终于发现乙醚这种化学品是生胶块的良好溶剂。

溶解、软化后的橡胶具有非常好的粘性,可以调和成各种溶胶,然后由人工用刷子将其均匀地涂抹在皮革或布匹等材料上,待其干燥后便是良好的防水材料。

随着这些成果的陆续开发成功,威远、金华今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等几个城市建立了一系列橡胶加工厂,将种植园生产出来的胶液先加工成固定规格的生胶片,然后,输往汉洲本土的棉纺织工厂和服装工厂。

这些企业便将胶片粘到织物上——溶解后的生胶具有非常好的粘性,制作成各种雨衣、吊带袜、松紧裤等纺织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