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成、谢勉等几人在陶家待了快两个小时,直聊到下午三点多才意犹未尽的离开,今天这番谈话,过一阵少不了要产出几篇评论或者论文出来。
在他们几个面前,林朝阳就跟游戏里的BOSS一样,纯纯是用来刷经验的。
等几人走后,陶玉成语气中带着惊叹说道:“《闯关东》一发表,朝阳这声望看起来又上了个档次啊!”
“哪有什么档次,只是大家对作品好奇,都想找我聊聊而已。”
陶玉成道:“你就别谦虚了。我在我们学校都听到不少讨论你这部小说的声音,好评如潮。
本来前一阵寻根文学那股风起来的时候,我们学校还有些学生骂你呢。这回《闯关东》一出,全没动静了!”
陶玉书疑惑道:“还有这事呢?”
“那可不?学生嘛,听风就是雨。前段时间寻根文学吵的凶,有些人纯粹是想要标新立异,跟着凑热闹也要批判朝阳两句。
这几天《闯关东》一出,大家都说《闯关东》是寻根文学的开山之作,那些反对者想批评都找不到角度。
写的实在是好,我最近也看呢。”
陶玉墨附和着说道:“本来这个月燕京出版社出了《百年孤独》,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中间闹的沸沸扬扬,那些爱好文学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本。
可这回姐夫的《闯关东》发表后,《百年孤独》在我们学校学生群体中掀起的动静都小了,全是讨论《闯关东》的。”
《闯关东》的发表压制了刚刚出版的《百年孤独》的讨论声,这当然不能说明前者就要优于后者。
《百年孤独》再火,也只是外国作家的作品,林朝阳出道这些年,积累的读者基础肯定不是《百年孤独》能比的。
不过从舆论传播的角度而言,《闯关东》发表后所表现出的影响力确实已经超出了一般当代文学作品所应该有的水平,甚至超过了以往林朝阳任何一部作品发表、出版后的效果。
就比如五一结束后的《燕京文学》上出现了一篇文章《:震撼人心的艺术高峰》,文章署名为李拓。
这篇文章是之前李拓在林朝阳家看完了完整版的《闯关东》后所写的,全文洋溢着对这部小说难以抑制的喜爱,充斥着溢美之词,对于林朝阳这个作者,他更是吹捧到了令一部分人感到不适的程度。
“……这是一部宏大的的民族史诗,一轴斑斓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全文六十余万字横跨清末民初直至抗日战争爆发,跨越了封建时代与民主共和两个历史阶段。
三十年间世事沧桑,政治动荡、军阀割据、列强欺辱……古老的中国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残酷惨烈的磨难。
许灵均将这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浓缩的化为白山黑水之间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构思精巧、跌宕起伏,家仇国恨交错缠结。
在许灵均精心结构的历史舞台上,古老的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振聋发聩的人生活剧。
就笔者侥幸提前纵观全文的观感,《闯关东》无疑是一部集历史深度、宏大叙事和民族文化价值于一身的优秀文学作品……
这一切当然离不开作者许灵均的贡献,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已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充分的将复杂的历史与民间传说、地方风俗巧妙结合,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精湛的叙事技巧使得故事层次丰富,引人入胜,文字流畅自然,结构严谨,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极大的享受……
《闯关东》的成功证明了许灵均已经站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前沿,他的思想深邃、情感丰富、充满人文情怀,他为中国文学宝库中贡献了一部杰出的瑰宝,为中国当代文坛树立了一座难以跨越的艺术高峰,值得所有读者为之欢呼!”
《:震撼人心的艺术高峰》的内容无疑是具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的,对于许多理想的作家、评论家而言,李拓这样的举动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以至于会让大家生出几分反感来,简直是毫无文人风骨。
对于绝大多数单纯的读者来说,他们看的却有一种莫名的爽快,这种爽快来自于价值观和审美层面一致的强烈认同感。
但在感到爽快的同时,读者们也有不满的地方,许多读者纷纷给《燕京文学》编辑部写信表达自己的想法。
夸奖文章内容的只占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来信里主要是控诉李拓在文章中提前剧透小说后半部情节的,读者们的信里充满了不满和愤慨。
《闯关东》分两期在《花城》发表,读者们现在才看了一半内容,得6月20日才能看到完整内容。
《:震撼人心的艺术高峰》全文上万字,虽然绝大多数内容都是论述性的,但难免提到一点小说的情节,其中就有一百多字概述性的讲到了小说后半部的情节。
本来小说分两期发表,读者们还盼着后半部早点发表一睹为快呢,李拓突然搞了这么一出,那些看过前半部的读者顿时感觉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剧透这种事,你要么一点别露,要么就全露,便秘一样挤驴粪蛋,半遮半掩的,你恶心谁呢?
雪片般的信件飞向《燕京文学》编辑部,读者们的怨气与愤怒透过信纸与文字刺向了每一个人。
“李拓这回可真是捅了马蜂窝了,全是骂他的!”
章德宁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现在的情况实在是吊诡。
《闯关东》受欢迎,李拓写小说也是夸小说和作者的,按理说应该受到读者们的欢迎才对,结果现在读者来信全是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