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只需要这样。”
“此等印刷之术若是可以在中原推广,中原将会多出多少书籍。”李承乾先是感慨又道:“孤明白这都是你的家业,父皇也绝对不会做出夺人家业之事,你可放心。”
带着李承乾在村子里走着,张阳和他讲述着骊山将来产业园的规划。
听得李承乾一知半解,他从来没听过这种规划。
张阳解释道:“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共享,我们整个村子不管是人力和管理都是共享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大家齐心办一件事效率会高出很多。”
“因为此地是公主封地,田亩开垦都可以让公主来做决断,就有了自己的决策权,再者技术支持,我们可以培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批技术工人,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做出技术攻关,提高生产力。”
李承乾问道:“所以你让上官仪给村子的人教书识字。”
张阳点头,“村子里早已成家的人可能起步有些晚了,勤能补拙,我们村子的文化课除了老年人几乎是人人都要参与的,忙碌完一天来听上官仪讲课都是必须的。”
“之前一直都是上官仪教书,现在有了武士彟,他身上的担子可以轻松一些。”
孙思邈和张公瑾正带着一群孩子在村子里打着太极拳,动作整齐划一看着非常地赏心悦目。
“如此规划能否用在别的地方?”
听李承乾这么一问,张阳解释道:“如今我也在尝试,如果情况好的话也会和太子商议。”
天色黄昏的时候,李承乾回宫了。
他带着在骊山的见闻回到宫中,先中书省见了房玄龄。
现在的房玄龄还在中书省看着各地的粮册。
李承乾站在一旁说着现在骊山的情况,“房相,现在的骊山村已经换了模样。”
房玄龄点头道,“太子殿下说的骊山村以前叫作下山村,据臣所知那里原本是个穷困的村子,短短两年就可以让这穷困的村子换了模样,确实少见。”
“看来张阳还是有才能的。”
“骊山村之所以能够翻身,是因为有几份买卖在,张阳先是招揽人来治理,再是将整个村子的壮劳力都聚集在一起用他的买卖来争取银钱,为骊山村取得一个良好的底子,这些都没什么。”
房玄龄讲着话放下手中的粮册,“只不过张阳让上官仪教授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读书,是为了更长远打算,确实是个会盘算的人,而且上官仪此人……”
话语顿了顿,房玄龄皱眉道:“臣看过他的文章,起初他就是在弘文馆,也不知道为何去了骊山,还是说这个张阳看人有独道的眼光。”
和房玄龄有了一番谈话,第二天李承乾心中有了更多的疑惑,听着郑公把课讲完,张大安回禀道:“太子殿下,张少师托人带信来说是今天又要请假。”
“又请假!”李承乾来回踱步,“因为何事请假?”
张大安递上一张字条。
看了字条上的内容,李承乾无奈道,“还是为了帮孤整理课外读物印刷之事。”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接受了张阳的好意之后,李承乾反倒没有心思去找他了,颓废地坐下无奈道:“大安。”
“臣在。”
“你与孤说说这个产业集群究竟是何意思?”
张大安思量了一会儿,便回话道:“臣以为是张少师将所有的家业聚集在一起,专人管理,专人运作,并且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人手。”
“自古以来生意离不开东买西买,商人最在意的便是价格高低,往往在收购过程中会因为价格掣肘。”
“臣昨日看了骊山村,这是要骊山完全独立于原本的货物流转之外,张少师想要一手把握物资来源,一手抓住自己的实力,从而让骊山不会被其他势力左右。”
李承乾讶异地看着,好似眼前的人不是原本老实木讷的张大安,他以前不像现在这样能说这么多。
“很多时候,大多数的商人行商往往背后会有权贵势力,他们也会依赖权贵来坐稳自己的生意,保证不会被有更大势力的人欺压,也愿意依附权贵。”
“那张阳依附谁了?”
“臣以为有程咬金大将军,河间郡王,魏王,从人情方面来看甚至有皇后,太子殿下,孙神医,邹国公。”
李承乾颔首思考着,不知不觉连孤都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