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远平让陆执安重新解释了一遍以工代赈的意思,语气中不无骄傲。
“陛下,以往赈灾都是直接发放救济粮,只怕是百姓们并不会快速接受这新的方案。”
率先皱眉的是蔺晖文。
他常年和钱打交道,对这方面也比较了解一些。
尤其是在灾难当前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在意自己确切能拿在手里的东西,和他们说做一天工拿多少,吸引力并不会太强。
万一那天灾杀了个回马枪呢?
“那便让他们自己选。”陆远平说道,“把救济工作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救命,该发的照旧发,以工代赈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去处,和看得到以后的活计,救人是一方面,维护稳定也是一方面。”
“赈灾粮款正常发,若是有百姓参与到灾后重建中,就按照拟出来的章程来雇他们做工。”
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以随意挥霍,所以赈灾向来都是只有前一个环节才发银粮的,后续的重建则是各地自己想办法。
所以,他们是必定不可能把更多的钱发给百姓们的,不劳而获,一次是怜悯,二次是愚蠢。
救急不救穷,也不救懒。
如今就是把灾后重建给规范了一下,变动大也不大。
只是在执行的时候可能稍显复杂一些,但也不是做不到。
毕竟,因为政绩考核制度的原因,如今大恒各处的地方官们可都在铆足了劲挣业绩,就盼着自己表现好一些,能直升中央呢。
再加上如今京城中还有个监察院坐镇,去年京城中那一茬又一茬消失了的官吏如今还让他们觉得余威犹在。
虽说在治河案之后监察院那边好像就销声匿迹了下来,没什么消息了,但是无论是在京中还是在地方,大家总觉得这群家伙怎么看都像是在憋大招。
这便是震慑力了。
因为他们的存在,所以地方上的官员们也不敢动太多活泛的小心思,生怕自己哪天就成了监察院辉煌战绩中的一员。
要钱还是要命,他们还是分得清的。
不过这些人也不能完全放心。
在商议了细致的以工代赈方案后,几人又在陆执安的建议下拾掇出来了一篇内容简洁明了、最大程度上避免曲解的公文,随时准备发往淮南道。
而和他们一样在做准备的,不出许多人的预料——还有监察院。
古往今来,贪污最容易滋生的地方,除了日常以外,赈灾款和军粮,都是重灾区。
这种场合,怎么可能没有监察院的身影?
正好这段时间监察院中只有一些日常事务,过得比较“清闲”,于是,监察院的一部分官员就成了暗中的“钦差”,秘密监督赈灾的具体执行状况。
第107章玻璃
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陆执安等人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