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村塾开学。
天刚蒙蒙亮,十五名孩子便背着家中长辈准备的书袋,整整齐齐站在村塾前。
如今已是农历十月,暑热时先生便在考校完他们的功课后,放了近两月的假。
既是避开暑热,也是给他们帮家中务农的时间。
这期间,先生也只开了个启蒙班,收了村里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入学,开始逐步学千字文和三字经。
而他们这些“大”学生,则是忙着在家中务农,直到三天前,所有的稻谷都离稿取粒,所有农事皆休,方才收到开学通知。
原本以为,过来上课的,还是原来的那些同伴,可等到了村塾门口,才发现原本五十多人的队伍只剩下十五人。
不仅如此,村塾似乎也和之前不同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墙上的八个大字,写得板板正正,漂亮又大气。
十五名学子仰着脸,有人小声地念着,眼里闪过些许清澈的疑惑。
前半部分他们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后面四个字……
有人仰头,看了看上方明亮的天空,神情困惑。
“先生的意思是,以后都要仰着头上课么?”有人问道。
“那样的话……脖子会酸的吧?”
“应该不是吧?要是一直看天,不就看不到先生的字了?”
孩子们站在屋门紧闭的书塾外,小小的脑袋上顶着大大的疑惑。
“先生来了!”
随着这一声响,第一批务农归校的孩子们立马按照身量高低排好,一个个在村塾外站直了。
没多会儿,身着青衫的年轻先生便拿着粗制毛边纸缝制的书本走近。
“都用过早饭了?”略带亲和的声音响起。
“回先生,用过了!”孩子们不甚整齐地回答道。
待他们应完,穆先生已然在他们面前站定。
村塾的院门开着,但学堂的门却还是关着,穆浅染也不急着让陈君去开门,而是面向众人道:
“八月暑退、九月秋收,故,农家十月,方遣子弟入学,
从今以后,我们村塾便只有三月的春学与十月初的冬学两期课业,可记住了?”
“回先生,记住了。”
孩子们再次应道,这次却是十分整齐。
许是被村塾的动静惊到,周边的几家人已经悄悄打开门,并悄悄朝村塾探头探脑。
陈君便是此时出现,他立于先生身侧,朗声道:
“村塾冬学入泮仪式即将开始,请学子们各自保持半臂距离站定。”
孩子们一头雾水地照办,他们上次入学,只是将父母准备的脩金交给先生就直接进入村塾了。
原本以为今日也是如此,可看现在的架势,显然不是。
“开书仪式首礼——正衣冠!”
陈君高声道,言语中不可避免地带了些许敬畏,脑海中闪过的,是自己前年在国子监的入泮仪式。
“古语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