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站在领船军官的角度思考,发现在现有制度下,连自己也克服不了消极应战的问题。
首先,明军水师需要巡逻的范围很大,战舰有时会离开海港百余海里。
在这个时代,战舰一旦脱离友军的视线范围,就难以和其他人取得联系。
而且大海茫茫,没有船寸步难行,明军不可能获得很精准的战术情报。
敌人的位置和数量未知,主帅也没办法给事先下达明确的命令。
在陆地上,中低级军官都在上司眼皮子底下战斗,或与主力部队距离不远。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敌人,军官可以马上派人去联系顶头上司。或请示命令,或请求支援,都比较方便。
海战和陆战大不相同,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战舰遇到敌人时,可能几十海里范围内都没有友军,也没有办法与主帅取得联系。到底是打还是逃,全靠领船军官自主决断。
在袭扰与反袭扰战中,考验军官的指挥能力,更考验军官的战斗决心。
其次,战舰非常昂贵,一艘九十尺的新式船,光造价就几千两,加上船上弹药、水兵、水手,整船总价值高达一万多两白银之巨。
仅战斗失利还好一些,船舶回到造船厂维修,算上阵亡士兵抚恤等开支,所费不过几百、上千两。
一旦战舰被敌人俘获,损失可就大了,不但自己损失一条船,敌人还得到一条。一来一去,等于损失了二三万两。
很多将领都是满怀忠义的斗士,他们宁愿自己战死,也不愿意给朝廷带来这样大的损失。
最后,海战的奖惩也很不明确。
在陆战中,每打赢一次战斗,哪怕只消灭几十、一两百个敌人,收获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胜利者可以抓俘虏,补充士兵损失;可以缴获武器、盔甲增强部队实力。
割下敌人首级还可以攒军功,积累小功为大功,不失为中低级军官稳妥的晋升方式。
而海战多半是隔海开炮,除非运气绝佳,命中主桅杆、火药仓等关键部位,否则打中十炮也未必能把敌舰击沉。
运气不好时,轰上大半天也打不中敌人一炮,自己反倒是死伤惨重。
绝大多数情况下,交战双方会在精疲力尽后偃旗息鼓,各自脱离战斗。
打成半吊子最让人难受,军功没法计算,好处一点没捞着,损失倒是实实在在。
每次回到下龙湾修船时,领船军官都认为自己是失败的一方,显得垂头丧气。
就算侥幸俘获敌舰,他们认为顶多在官职上升一升,对所率部队的实力影响不大。
毕竟每个军官只能控制一艘船,俘获的战船迟早要交给同僚去开。冒着诸多风险,奋力拼杀,最后给别人做嫁衣,心里多少会有些不会舒服。
所以“多打不如少打,少打不如不打”的观点逐渐流行,有时三四艘战舰看到一艘荷兰船也不愿果断交战,礼貌得不成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