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凛犹豫了一下,在王仙露微微讶异地目光中提问:“何夫子,为什么大部分人读不上书?”这问题听上去实在有些不食人间烟火,郑凛自己也知道这样问有“何不食肉糜”之嫌,可她出生就是高高在上的,不了解民情。而想不到答案,就该请教夫子的。
何夫子愣了下,没想到她们还在想着读不读得起书的事。当下他想了想,慎重地回答:“因为书不易得,一样东西稀有,往往就会昂贵。而书不易得则一来因为纸墨贵,二来抄一本书需要人力,人力难求。大夏自然不缺人,但缺识字的人。要抄一本书,抄书的那人必须要识字,字还要写得工整。但认字之人多不会抄书换钱,而不认字的想抄也不行。一来二去,书便难得。”
郑凛听明白了,郑重点头:“我明白了,多谢夫子。”
何夫子所言字字属实,只不过并不是全部的缘由,还有一部分原因他并没有说出。书会稀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大夏大部分书籍都掌握在士人手中,士人读书明智,提升才学,入朝为官,与寒门学子间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为了将权力掌握在手中,士人将书籍垄断,也越能保证他们的地位。
还有,读书能启民智,读书的百姓越多,便越难以掌控。为了使他们安分,总不许他们读书的。
何夫子并不赞成这些,为官时他也提出重启各地官学之事,可惜未能施行。一人之力,终究不成。并非因为他出身寒门才要为寒门学子谋求更多,而是他认为只有叫更多人读上书,大夏才可能有更多有才学之人,才能越来越好。
摒除这些无用之想,何夫子脚踏实地地开始授课:“书已经发下,可以看到书封,从《开蒙要训》学起。”
他信手翻书,不忘看一眼公主在做什么。她看起来已经停止自己钻研,开始认真听讲。
还是个好学生。
何夫子不佳的心情明朗了些,缓缓将书翻开,一面道:“我先来读,你们听着。读过一遍,我读一句,你们跟读一句,讲了这句,再读下一句。”
两人称是,公主不会说话,坐在中央点头,叫人觉得怪可爱的。
何夫子就读了起来:“乾坤覆载,日月光明。”
伴读们跟着诵读:“乾坤覆载,日月光明。”
何夫子就着这句讲解起来:“乾坤指的是你我如今脚踩的大地之广,头顶的上天之宽。覆载,则指天地间存在的万事万物。乾坤覆载,说的便是天地包容之一切。其中一切,既指平日眼见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也包括我先前提到的书,不止是书中思想,更是每一种不同思想。”
“至于日月光明,则要更加具象。日月,既指所见的太阳月亮,也指日月更替,时光推移。光明即是光亮,意指世间一切美好。”
“此句为一文之总领,也开启下文,为叙写天地岁时、四时景象、山岳河川铺陈一番。”何夫子讲话语速悠缓,抑扬顿挫,引人入胜。他的目光落在在座三人身上,这熟悉的眼神让王仙露与郑凛心突地跳了一下。
夫子要提问了。
“说到山岳河川,诸位可亲眼见识过吗?”
竟然不是提问什么书中问题,叫人松了口气。
这个问题让人很有谈兴,又不困难,王仙露落落大方地回答:“夫子,我夏日曾随母亲去过伏牛山下小住,算是见过山岳吧。”
何夫子点点头说:“自然,不过说起伏牛山,你可知道伏牛山为何叫做伏牛山?”
王仙露不知缘由,猜测:“山瞧起来像牛?”
何夫子笑着摇头:“山岭绵延不绝,一眼难以望尽,如何看出像牛?”
郑凛好奇:“那为什么?”
原先因为夫子讲课听不懂而垂首静默的宫女们这会儿又悄悄竖起耳朵,这个她们听得懂,也觉得有趣。
何夫子娓娓道来:“伏牛山之所以叫做伏牛山,有两种说法。其一是秦皇时期粮食不够,为减少吃粮之人,坑杀百姓。秦皇铸万斤铁牛,限用三天将牛推到别家,若推不走,便杀其全家。万斤铁牛,常人哪推得动,家家户户被杀。此事惊动太上老君,老君制一赶山鞭,随意赶走此牛。秦皇蒙上天警示,不敢妄动,此事方了。后来铁牛留在如今的伏牛山之处,变成了八百里伏牛山。”
众人听得心神动荡,不由皱眉,深以为秦皇无道,百姓凄苦。
何夫子见大家听得入迷,又解释道:“古时传奇,当不得真。真有能铸万斤铁牛的铁,早就铸为甲冑。再说了,万斤的铁牛怎么送到百姓家?”到底是在孩子们面前忍住说些直言,譬如皇上要杀百姓是根本不需要费这样大的劲的。
知道是假的,大家这才放松了些。
何夫子说起第二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则是嫦娥奔月前家养大黑牛为逃避王母捉拿,化作铁牛钻入地里,隆成伏牛山。”
王仙露忍不住笑起来:“这个听起来更像假的。”
宫女们轻轻跟着点头,深以为然。
何夫子看向郑凛,郑凛会意,从容自若道:“我未出过远门,不过祖父年轻时踏遍名山大川,常与我们小辈讲起,什么泰山、黄河的。”
何夫子道:“若有机会,多出门游历能亲眼见识比闭门读书要强。”
可惜在夏国,女郎少有机会远游。
摒弃那点可惜,何夫子看向公主,语气和缓:“公主,您见过什么山岳河川吗?”
公主现拿起笔写,平静地举起小本子。
宫女们看不到公主的本子上写的什么,只听到王女郎小小地倒抽一口凉气,看到郑女郎檀口微张,夫子变了脸色。
上面写的是:“从马邑过来,见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