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那个突然蹦出来的谢尔盖中校,和克劳泽到底有什么“私人恩怨、旧情未了”。
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位满口“儒雅随和”的光头中校,势必不会轻易放过己方一行。
无论是在船内布局、制造囚笼陷阱困住己方,还是其临走前撂下的那句“提着你的脑袋去见他”,都只说明了一件事——真正残酷而九死一生的战斗只怕尚未到来,这才即将开始。
轰隆——
当堵住舱门的废物堆,被爆破炸散横飞的那一瞬间,杜克知道自己的“不祥预判”已经应验。
“开火!他们来了!”
不待爆炸的烟尘火光散去,因杜克的一声令下而行动的在场诸人立即开火。
各种5。56、5。45步枪弹,9毫米亚音速重弹,连带着7。62毫米的全威力弹密集射出。
但却在诡异的金属撞击、乒乓作响声中,好似完全阻挡不了敌军的攻势节奏,硬扛弹雨猛冲而来的敌军攻势已经杀到了面前。
“哦见鬼!这他妈是什么怪物!?”
能引得某身经百战的陆战队员如此惊叹,只因从烟尘中冲出的敌人,是字面意思上的“前所未见”。
一人多高的重型防弹大盾被移动中举起、属实骇人,方才那一连串诡异的金属撞击、乒乓作响声,正是杜克与克劳泽一行人的子弹打上去搞出来的动静,当然也仅仅只局限于“有动静”的听个响而已。
不知那通体深黑的防弹大盾到底是用什么材质打造的,但其防弹效果显然足以在抵近正面,完全抵御住7。62毫米全威力弹的直射攻击。
至于穿甲威力更小的小口径中间弹、特种亚音速弹,对付这防弹大盾的效果更是不消多说,纯粹就是“你打了,我挡了,然后就没了”而已。
叮叮咣咣噼啪咻——
各种“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跳弹流弹横飞,使得陆战队员与瓦格纳战士们,当即意识到了攻击的无效化。
虽暂且不知如何对付和进一步战术决策,但很显然,继续做这样的无用功既没有意义、更可能会把自己给搭进去,毕竟敌人不可能光挨打而不还手。
未再做更多无用尝试,陆战队员与瓦格纳战士们立刻抽身闪回,就近躲到了掩体后一边更换弹匣、一边紧急思考该如何应对。
然而也就在此时,更加令人惊骇的一幕紧接发生。
那些手举防弹大盾的敌人,竟赫然从盾牌上的射击孔中探出一挺机枪,以手举盾牌的移动射击姿态单手持枪、猛烈开火,以曳光弹轨迹校射提升精度而不是抵肩瞄准。
如此一套骚到姥姥家的操作,直接惊呆了背靠同一辆“黄鼠狼”步战车,将之当做掩体的杜克和克劳泽二人。
“妈的!疯了吗?那盾牌起码有50公斤,单手拎着再加一把机枪移动射击,这些杂种是原力战士吗!?”
“没那么离谱,瞄准镜里刚看到了,是有源外骨骼!这帮家伙人人身上都有有源外骨骼,没想到未来科技真能把这种实验室里的玩意儿送上战场!”
从没见过如此离谱战况的克劳泽大喊,一旁正在给手中AS微声自动步枪换弹的杜克紧接回道,不待克劳泽答话便给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案。
“别指望了!几杆破枪拿这些东西没辙,把你们带的大家伙用上!直接上重火力,快!”
在21世纪20年代中叶的今天,军用外骨骼不算是什么稀奇科幻玩意儿,而是类似中美俄这样的全球顶尖战力都在研发试制的东西。
其中进展比较快,初步取得可实用化成果的是中美两国。
其中尤以崇尚脚踏实地、坚定务实,不走浮夸和形式主义,且不存在“项目管理稀烂”问题、不被“项目成本屡屡失控”问题所困扰的解放军成就最大。
而在实际层面,因为受限于诸多客观因素的缘故,“有源外骨骼”这种自带动力源的高端产品,距离真正走出实验室投入量产完成产能爬坡,大规模交付列装部队再形成战斗力、直至投入实战,尚且还有一定的距离。
即便是在单兵外骨骼领域走得最靠前的中国,“有源外骨骼”也依然停留在原型装备测试阶段,连实际定型量产的阶段都没到,更别提上量爬坡大规模列装入役。
解放军这边真正有一定产能,下沉到基层部队中开始小规模列装的,是另一种更简单更可靠、技术水平相对更成熟的“无源外骨骼”。
虽然性能没有“有源外骨骼”那么强,自身不携带动力源,只能做一些搬运重物、背负伤员、节省体力的有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