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01报告,发现第二个空中目标,已进入临近空域。”
“什么?”
飞来一架无人机已经让周正觉得没白忙活一场、足够了,眼下再次听到无线电内传来第二个空中目标进场的消息,情急之下的周正立刻回头向身旁的另一台显示器看去。
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只叫个让人喜出望外。
已经被拉近放大的热成像视角画面上,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正是又一架MQ-9无人机,标志性的外观特征绝不会有错。
看到这第二架无人机的一瞬间,周正也是立刻明白了这玩意儿为什么会在这时候过来,为何会出现在这种地方。
双翼之下加挂的明晃晃导弹便是原因,专程前来补刀做跟进打击的这架MQ-9无人机刚一进入射程,便和方才的第一架MQ-9一样火力全开。
双翼下的挂架不断迸发出耀眼的热源,一枚接一枚地狱火接连呼啸而出,照准目标直刺而去。
仅仅只是起火燃烧,但还没被彻底炸碎,若灭火及时则还有修复可能的那两辆无人机控制车,显然正是其优先打击目标。
轰隆——
脆弱的民用车辆结构在重型反坦克导弹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命中即毁灭的两辆燃烧卡车顷刻间炸开,碎裂成大量带有高温热源信号的残骸零件被抛撒地到处都是。
最后两辆未被导弹打击的无人机控制车一炸,整个阵地上的爆燃火势已经彻底连成一片。
与此同时,那架打空了弹药、首先入场飞临的MQ-9无人机,此刻既没有返航、更没有闲着,而是充当起了毁伤效果观测确认机的角色。
飞临前出至打击目标临近空域做抵近侦察,正在进一步确认下方地面的打击毁伤效果。
若有遗漏和需要补刀,后方那架还有两枚余弹的MQ-9显然将负责补充打击,双机相互配合确保能完成既定任务。
战术并不新颖但专业,具体来说的话便是一次性派出多架无人机大范围游荡搜索、覆盖更广空域,在某架无人机发现敌方目标后,立刻呼叫临近空域的其它己方无人机赶来参与打击围剿,也是一种比较常见且高效的无人机配合战术。
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二战时期德军U型潜艇“狼群战术”的天空版,如果一切到此为止的话,也确实可以说未来科技部队到此就达成了战术目标,打掉一处假阵地那也算是打了。
只可惜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周正处心积虑调集了两支队伍专门来搞这处假阵地,地上忙活着还得考虑怎么欺骗太空里的天基侦察,忙活了这么一大摊子,那可不是为了只让未来科技炸一处假阵地就算完事的。
此时此刻正盘旋于更高空域,正在实时观测下方战场的两架见证者-129察打一体无人机,这才是周正真正的“后手”。
眼见时机已到,再留着这两架MQ-9“捕食者”等过年,也属实没必要。
既然来了,那就别打算回去,来都来了不留下点什么岂不是太不给面子了?
不假思索的周正当即开口下令。
““明月”呼叫“金雕-01”,按预定计划执行打击任务,动手!”
““金雕-01”收到,目标已锁定,发射导弹,开火!”
为了躲避可能的单兵防空导弹打击,这两架MQ-9“捕食者”,还特意维持在7千米高度的中高空域飞行,足以躲过常见的各类型单兵防空导弹打击、超出其极限射高。
但却万万没想到真正的威胁不是来自于地面,而是头顶之上更高的夜空之中。
盘旋在临近9千米高度空域,且借助下方云层来隐藏身形的两架见证者-129无人机,此刻已经闪现而出并同时开火。
咻——咻——
两发身形修长的激光制导导弹瞬间破筒而出,并在无人机机头下方光电塔投射出的激光束引导下,向着下方空域的两个已被锁定目标直刺而去。
这种造型上远比之前使用的短号更加修长的导弹,正是俄制空对地战术打击导弹家族里,另一款鼎鼎大名的招牌产品——9M127“涡流”反坦克导弹。
名义上叫反坦克导弹,但就和绝大多数俄制空对地战术打击导弹一样,9M127“涡流”同样具备多用途能力,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不俗,严格来说甚至比短号更强。
核心原因就在于其能够搭载近炸引信战斗部,且加速完成后的飞行速度高达600米每秒,已经具备了对低速飞行目标的有效打击能力,说白了就是在部分场合下能当成对空导弹使。
而眼下这种被周正有意制造出来的“高打低”作战环境,正是“涡流”可以高效率打击空中目标的合适场景。
加之未来科技派遣而来的两架MQ-9“捕食者B”,本身就是螺旋桨动力、不求高速但求平稳的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
飞行速度慢不说,高过载机动能力也约等于没有。
对上以“高打低”姿态俯冲呼啸而来的“巨大涡流”,应当说会有何种下场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