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本次作战任务实际需求的考虑,未来科技部队本次派出的“超级海马斯”营,并未携带次时代战术弹道导弹系统这种极其昂贵的顶级弹药。
事实上如果携带了的话,那也不用大费周章地渗透这么远的距离,跑到敌占区来炮击轰炸了。
次时代战术弹道导弹系统高达500公里的有效射程,就目前安德罗和博纳特对阵的这双方态势来看,基本贴着实控区的边、顶多往里再摸一点发射,就能直接轰到安德罗的老家来。
末端速度高达4。7马赫,差一点就能摸到高超音速门槛的弹头,也是目前的安德罗部队根本没有能力去拦截的。
就属于那种只要导弹发射,且精度没问题不出偏差,那就一定能造成打击效果的情况。
750磅的战斗部质量打常规建筑是够够的,如果换上半穿甲战斗部或钻地战斗部,打打地下指挥所或坚固工事掩体也是没问题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未来科技公司最新研发的此款弹药,目前还没走出实验室阶段,并不属于可供选用的货架产品。
原因很简单,连“超级海马斯”暂且都还无人问津呢,等着靠军工复合体的独门绝活先把美军这块大肥肉给拿下来再说。
这时候把同样烧钱的顶级高性能弹药项目搞出来,多少就显得有点“可以搞,但没必要”的意思。
所以,未来科技的这支“超级海马斯”营级战斗队,本次只携带了属于中端产品的227毫米复合制导远程火箭弹。
比常规的无制导火箭弹更强一点,拥有更远的157公里射程和更高的打击精度,不过这也就注定了“超级海马斯”营仍需渗透摸进安德罗地盘的纵深区域,才能进入射程开火。
好在,这一切有惊无险、不算太难。
尽管路上出了点小插曲,比如说被那不知从何而来、突然高速掠过头顶的一架鬼怪战斗机,给吓得不轻。
但那架鬼怪战斗机最终并未做出任何攻击举动,似乎也没有发现处在下视区域死角的未来科技部队,就只是那么高速掠过后一闪而逝,仅此而已。
硬扛着巨大心理压力,就赌敌人的老爷飞机没发现自己的未来科技部队,最终顺利抵达了作战计划中预期的发射阵地,并迅速转换至部署姿态,开始做开火前的最后准备。
“系统已上线,正在载入火控数据,一切正常。”
“桑德森,把车头摆好!打击结束后立刻撤离,做好准备!”
因为任务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的缘故,进入发射阵位、各就各位后的12辆海马斯发射车,并未启用无线电通讯。
同样的,也没有开启任何数据链与信息传输装置。
如此情况下,开始攻击的命令自然不能像寻常那样在无线电频道里下达了。
且因为隐蔽行动的需要,灯火管制的前提下使用信号灯通讯也是不被允许的。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能跟着指挥官所在的那辆海马斯来行动,指挥官先放“第一枪”,余下其它车收到开火信号后紧接各自发射。
认真说起来,这算很老套的手法,远没有无线通讯、信息化指挥那么高大上,但也确实简单可靠、行之有效。
再者,因为隐蔽渗透任务的特殊性,全队上下的行动规模,必须得在战力尽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控制到最低。
行动动用的车辆数量越少、隐蔽性就越高,暴露的几率也就随之越小。
故而本次行动的未来科技部队“超级海马斯”营,在建制上并不完整,只派遣了12辆发射车。
至于其它的营级建制下配套车辆,诸如指挥车、补给车等,都未到场参与行动。
眼下,这12辆发射车,正依次停在各自的发射阵位上,等待开火信号。
也因为需要打击的对象并非什么高机动目标,而是位于城区内既不会跑、也不会动的固定建筑。
所以本次打击不需要什么前出侦察引导,只管根据事先从高分光学卫星侦察中,获得的建筑具体位置测算坐标,使用GPS制导模式进行精确打击即可。
火控诸元数据都是出发前就已经测算好,载入进车载本地火控系统中的。
这12辆“超级海马斯”唯一需要做的,就只有在进入射程范围内后,把各自发射箱中的6枚、合计72枚的远程火箭弹打出去就行。
神经紧绷的海马斯车长们并未等待太久。
很快,确信各项准备已经全部就绪的带队少校营长,便在与自己的指挥车发射手最终沟通完毕、确认无误后,紧接一声令下。
“可以了,发射!”
“收到,开火!”
咻咻咻咻——
橘红色的烈焰从长方体的发射箱尾部瞬间奔涌而出,将车尾的草坪地皮炙烤地火光四起,被冲击波压塌了一大片。
冲出箱体的227毫米复合制导远程火箭弹,朝着远方的夜空中不断提速、呼啸而去,一发接着一发连续开火、直刺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