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想到俄国人会提出某些合作项目,但却没想到会是针对见证者-238。
这种最新型号的产品,连伊朗人自己都才定型投产、交付入役不久,现在反倒是俄国人主动上门提出“你这东西我看不错,但是还可以再强化改改”。
起初还觉得意外的穆萨拉赫中将转念一想,既然俄军是收支将见证者-238投入大规模实战的部队,那么对其特性有所了解,并分析出一些可改进升级的地方,这倒也不足为奇。
毕竟俄罗斯在技术上还是领先自家的,这点毋庸置疑,穆萨拉赫中将也没有自大到认为己方已经全方位超越了毛子。
既然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又有俄军已经得出的实战反馈。
不介意在此方面和俄国人聊聊,探讨一番合作可能的穆萨拉赫中将随即回道。
“那么,谢里宁先生想在哪些方面谈谈合作的可能性?还请明示。”
“很简单,将军,首先是红外导引头部分。”
伸手打了个响指的周正微笑着示意,随即走到了那红外导引头版本的见证者-238跟前,拍着其漆黑的机身随即说道。
“我们都知道,在近程红外空空导弹领域,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导引头的辨识度。”
“老式的格斗弹导引头,只能看到模糊一片的红外信号,可以说是‘只知其位,不知其形’。”
“而新式的格斗弹不一样,红外导引头的辨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于战机大小的目标,现在可以看清楚完整的目标轮廓,这样就能避免被干扰弹轻易欺骗。因为说到底,热诱弹制造的热源信号,和战机的热源信号是轮廓不同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将相似的设计理念,应用到见证者-238无人机上,将军。”
“通过更换技术水平更先进,对目标的辨识能力更高的红外导引头,进一步增强见证者-238对目标的有效追踪,以及下视搜索能力。”
“具体来说的话,以往5公里距离上才能发现并尝试锁定的目标,在换新了高性能导引头后,可以在8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就完成发现与锁定,使敌军车辆更难规避逃脱。”
“此外,抗干扰能力也会得到同步增强。比方说敌方车辆释放车载烟幕弹撤离,高性能红外导引头可以区分烟幕与敌军车辆轮廓上的不同,进而不会被添加了白磷燃烧剂,具有热源的烟雾红外信号所欺骗吸引。”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调整机载的本地控制系统,写一行如果丢失车辆轮廓目标,那么就改为攻击导引头视场内其它车辆的代码进去就行。这不难办到,随便拉个中年秃顶老程序员过来都能搞定。”
“如此,实战命中率和综合作战效率就会得到大幅提高。假设目前的见证者-238实战命中率能做到60%,那么经此升级后,我想我可以肯定,将军,将实战命中率提高到80%以上,完全不是问题。”
尽管听起来只有20%的成功率提升,看似不高。
但穆萨拉赫中将却明白,精确制导类弹药在达到一定程度的实战命中率后,再往上提升哪怕1%都很困难。
除非有技术上的更新换代,否则通过小修小改想一下子提升20%,这无异于说人到成年20岁之后,身高还能再猛增20%一样,基本属于“洗洗睡,梦里啥都有”的程度。
起初在设计见证者-238的时候,伊朗人也不是没考虑过安装更具效能的红外导引头上去。
但电子工业本身就是伊朗工业领域的特大号短板,再加上见证者-238本身是个不大的小玩意儿,装载到其中的红外导引头,必须做好性能和体积上的取舍,要在性能足够的同时满足体积小型化条件。
两个难题摞在一起,手头本身就缺乏高性能小型化红外导引头的伊朗人,又考虑到控制成本的问题。
到最后被逼无奈,只能装了个能准确识别热源信号方位的导引头上去。
至于像先进格斗弹那样,能看清目标的具体红外轮廓。
抱歉,咱波斯电子工业水平目前真达不到这一步,咱自家空军使用的还是仿美制冷战水平格斗弹呢,还要啥自行车啊?
而现在,上门道喜加送礼的谢里宁先生,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
尽管高性能小型化红外导引头看似已经触手可及,现在只需要一个点头答应,事情基本就能办的八九不离十了。
但忍不住心中强烈好奇的穆萨拉赫中将,却还是想知道,俄国人是从哪儿捣鼓来这些高档玩意儿的,是否是俄罗斯自研自产,归根结底无非是想知道供应链能不能长期稳定。
别我这边刚改造完毕、定型投产,你跟我说供应链断了、后续没货了。
那这不是涮着我玩,白烧研发经费和人力成本吗?
有必要确认这一点的穆萨拉赫中将紧接问道。
“谢里宁先生,可否透露一下您所描述的这种设备来源?是贵方自行国产吗?国产率能否做到100%?如果涉及外国零部件进口,那么后续供应能否稳定?我需要您给我一个准确的回答。”
深耕国际军事领域多年的穆萨拉赫中将可是知道,高性能红外设备这块,同样是俄国人的短板。
你俄国人坦克上装的热成像仪,到现在还有法国货呢。
所以不从这俄国人大官口中得到准确回答的话,穆萨拉赫中将是真的心里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