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人,今日我等以文会友,文脉相传,无远弗届,实乃开启万世智慧之门的金玉契机。”
翰林官员的声音沉稳,文绉绉的高谈阔论起来。他讲道:“而学文之道,始于蒙昧,长于积累,故启蒙教育,实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此言一出,台下官员们面面相觑。
不少人已隐约猜到了接下来的比试内容,脸上浮现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紧接着,翰林官员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春风化雨,宣布了今日比试的题目。
“今日的比试题目,就是布局策划一国之启蒙教育!”
此言既出,犹如石破天惊。
文武百官瞬间沸腾起来,议论声此起彼伏,犹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们或低头沉思,或与身旁同僚激烈讨论。
毕竟,学文者,需从小培养,因此启蒙教育亦是国之根本。
今天的比试题目,不仅别具一格,能检验比试者的宏观眼光。
更重要的是,说不定还能为治国,提出一个现行纲要!
整个书院内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热烈氛围。
女帝李玄音端坐于龙撵之内,透过轻纱帘幕,眸色无波,静静凝视着这一切。
她的心跳,在这一刻开始加速,双手下意识拽进衣裙。
因为她知道,今日比试的题目,关乎大夏的未来,关乎万千学子的命运。
李玄音时常学习批阅奏章,也渐渐知道大夏国如今的弊端。
比如启蒙教育。
大夏国虽然历来推崇教育,大肆培养人才,但一直效果欠佳。
最为主要的,便是百姓的基础教育水平低下,很少有人能通识文章。
启蒙教育乃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大夏国在此方面一直有所欠缺。
今日的比试,不仅是对参赛者智慧的考验,更是对大夏国未来的一次重要探索。
她心中暗自祈愿,希望台上能有智者脱颖而出,提出真知灼见,引领大夏在启蒙教育上面,有一个新的拓展。
同时,在这份期待之中,李玄音也不禁对刘风寄予了厚望。
在她看来,若刘风能胜出,不仅能为大夏赢得荣誉,更能借此机会推动启蒙教育的改革,实现一举两得的美好愿景。
“王爷,您看。”
阁老韩元,已悄然来到端怡王身旁。
端怡王抬头,与韩元目光交接,两人默契于心,互相轻轻点头。
“韩大人,你说百姓们对于今天的题目如何看待?”
“自然是十分期待,不过……”
韩元瞥了眼台上,意兴阑珊的低声道:“不过别说是刘风,哪怕早有准备的子榭,恐怕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启蒙教育,一直是大夏国的一块心病,历朝历代多少大臣呕心沥血一身,也未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在百姓中推行启蒙教育。”
“比起前人倾其一生,也未能了尝的夙愿。”
“单凭刘风站在台上这短暂功夫,哪怕他是星宿下凡,恐怕也无法结局这长久的难题!”
韩元越说,底气约足。
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布局成功的一幕。
“如此甚好!”
一向沉稳的端怡王,目光扫过全场。
他看到众百官交头接耳,似在讨论启蒙教育,但都神色凝重,频频摇头。
想来,韩元的话不言而喻,已经点明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