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何成所说,2000年一开年,米国科技企业突然就开始高调炒作起这三个概念,然后全世界的科技企业跟着一起炒作。
其中,物联网概念是处于纯炒作的状态,因为这些企业压根拿不出任何直接相关的产品或技术。
毕竟这个概念是去年才刚被提出来的。
虽然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有提出过类似的概念,但在书中提出的概念有点过于概念了。
所以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者,大众还是更倾向于认为是1999年麻省理工的Auto-ID团队。
当然,这个时候提出的物联网概念相比于十几年后的物联网概念也是有差距的,1999年这会儿提出的主要是一个建立在物品编码,射频识别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上的新兴技术概念。
2000年开始炒作物联网概念的这批企业大多号称5年内完成技术建设,10年内普及。
从重生者的视角来看,他们显然没有做到。
但这也算是米国科技企业的常规操作了。
大概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米国科技企业逐渐形成了这种炒作新兴概念的习惯。
炒作新兴概念的好处在于能让消费者感觉这家公司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如果后续能做成功,那更是能直接号称自己为该产业的引领者了。
所以一旦出现什么新兴概念,大家往往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炒作了再说。
尤其是当大家都这么干之后,企业就更不在乎能不能实现的问题了,因为大家都在吹牛,到时候消费者总不会盯着一家企业说事。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比烂。
至于智能家居,倒是1984年便已经有了这个概念,但智能家居虽然听起来很有未来感,却因为技术的限制,始终是一个比较冷门的行业,八九十年代的智能家居基本围绕着安防监控在发展。
科技企业自然很少会去参与,也不会去提及这个概念,安防监控这种东西能够炒作的点太少了,尤其是在西方那么注重隐私的大环境下。
直到2000年,随着一些基础技术的逐渐成熟,米国科技企业才突然开始高调的炒作智能家居这个概念,多家公司直接在发布会现场描绘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智能家居场景。
同样号称几年内就能实现,结果20年后都没能实现他们发布会上的这种效果。
在何成提到的这三个炒作概念中,人工智能算是最靠谱的一个炒作方向,毕竟从1997年IBM的深蓝在人机大战中获胜后,人工智能就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了。
2000年那会儿,更是已经涌现了一些算法和应用,不像物联网和智能家居,都只停留在概念阶段。
所以在今年的概念炒作中,人工智能的受关注度也确实是最高的,大众也更愿意相信人工智能真的很快就会改变人类的生活。
不过说到人工智能,不得不提一嘴关于这个概念的认识问题。
对人工智能发展史稍作了解的人都知道,人工智能从1950开始一路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始终没能发展起来。
一直到21世纪,基于芯片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终于爆发了。
但对于21世纪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始终存在一个理念派,他们在拼命的抗争着。
这批人倒不是不认可技术,而是在他们看来,21世纪发展起来的这个技术压根就不是人工智能,所以企业也好,媒体也好,社会也好,不应该称其为人工智能,这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事实上,如果按照50年代提出人工智能时的标准来进行对比的话,21世纪发展起来的确实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
五六十年代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展望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回路,设计出仿真人脑系统,创造出能够与人共处的人工智能。
所以七十年代这个技术毫不意外的就直接就进入了寒冬。
毕竟按照这个目的来投入的话,哪怕到了21世纪也实现不了。
等到八十年代,人工智能第一次回暖,就是因为有人提出了机器学习概念,认为大家应该放弃让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的想法,直接创造一个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