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泰因的目光停留在这句话上,久久不能移开。
指尖轻触那微微泛黄的纸张,他几乎能感受到陶哲轩书写时的那股笃定与自嘲。
他合上笔记本,手掌压在封面上,试图平复自己急促的呼吸。
可心跳声依然如擂鼓一般在耳畔轰鸣。
“2016年,8月9日。”
施泰因低声重复着日记最后记载的日期。这个时间点距离现在不过四年。
陶哲轩在那个夏日的夜晚,留下了这样匪夷所思的思考后,再也没有在日记中写下任何一个字。
施泰因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
冷风透过半开的窗户吹拂而来,让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凉意。
他抬头望向夜空,月光清冷,星辰沉默。
“这个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施泰因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恐惧和迷茫。
陶哲轩日记中透露的信息,如一颗炸弹,在施泰因的脑海中炸开,将他对现实的认知彻底摧毁。
这个答案可能会颠覆所有的认知。
根据日记的描述,陶哲轩是在成为当世第一数学家后,开始怀疑自己是小说里的人物。
他作为当代最顶尖的数学家,却与历史上那数学天才相比,无比平庸。
施泰因皱紧眉头,回忆着陶哲轩日记中列出的那些名字:
牛顿、欧拉、高斯……
无论哪一位,都是人类智力的巅峰。
而在陶哲轩看来,这些天才拥有的想象力之强大,是人类无法理解。
施泰因不得不承认,陶哲轩假说有着令人无法反驳的逻辑自洽性。
作者写不出智商高于自己的角色。
作者本身没有顶尖数学家的智商,那么他创造的角色便会受到自身认知的限制。
如果强行塑造这么一个智商超越爱因斯坦的角色。
要么人设崩塌,塑造的这个角色,其实是一个披着聪明皮囊的蠢货。
要么人设成立,这个角色会意识到自己是小说中的人物。
施泰因将这几段话反复阅读,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锋利的刃,将他的世界观切割得支离破碎。
陶哲轩的逻辑严谨而冷酷,无懈可击。
但问题在于,如果陶哲轩的假说是真的,他是书里的人物——
那么,施泰因有几个问题。
“如果存在这么一本书,那么这本书的读者是什么?”
“如果存在这么一本书,那么这本书的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