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福稳稳地骑着他那辆声音轰响的三轮车,车上满载着他从河边收获的鱼。车子缓缓停在了他家附近的街道办门口。
“二姐,我进去问问王主任,看他们要不要鱼,咱今天就在这附近把鱼卖掉。”
“好嘞,小弟,你进去吧,我在外面守着。”二姐温柔地回应道。
李有福迈着熟悉的步伐走进街道办,径直来到王天丽主任的办公室。“王姨,我今儿个又去河边钓了些鱼,您这儿要不要呀?”他的脸上挂着好看的笑容。
“哟,有福啊,又去钓鱼啦!有鱼那肯定得要啊。”王天丽主任的声音里满是欣喜。
说着,她便风风火火地在整个街道办办公区穿梭起来,仿佛一阵热情的旋风,将李有福拉鱼来卖的消息迅速告知给每一个人。
随后,王主任又像一只欢快的小鸟,飞奔向四周的四合院,把消息传递给那些相熟的大妈和小媳妇们。
不一会儿,街道办的大妈们就像一群欢快的蜜蜂,涌向三轮车。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精心挑选了一条或两条大鱼,那些三五斤到七八斤重的大鱼备受青睐,而筐子里的鲫鱼却无人问津。
毕竟小鱼刺多、肉少,只有国营饭店、公家单位或是家境殷实的人才会偏爱鲫鱼。
街道办没有秤,大家便提着鱼,像一群结伴而行的大雁,朝对面的收购站走去,准备在那儿称重付钱。
“二姐,你和小妹在车里照看一下,我跟着她们去收购站称鱼。”李有福说道。
“行,小弟,你去吧。”二姐点头应道。李有福又在车里挑了一条两斤重的草鱼,这才提着鱼向收购站走去。
收购站的方大强大爷肯定也会买鱼,不过一条鱼应该够了,毕竟方大爷独自居住,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个人也吃不了太多。
收购站的方大爷看到街道办的大妈们提着鱼涌进收购站,就知道准是李有福在卖鱼了。
“方大爷,又得麻烦您了。”李有福笑着说。
“这有啥麻烦的,我这闲着也是闲着。”方大爷摆了摆手。
如今的收购站,就像被遗忘的角落,十分清闲,因为根本没有多少废品可收购。
根本不像那些小说里写的有废旧自行车、收音机甚至电视,还有古董家具,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即使是普通木头做的家具,哪怕少了一条腿,也会被人当作宝贝抬走,哪会送到收购站来呢?
现在的人们,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其他东西亦是如此。
普通人家买一辆自行车,每天骑完后,就像呵护稀世珍宝一样,用旧毛巾反复擦拭,保护得那叫一个精心,以至于很多人的自行车骑了一两年,都看不到一处生锈的地方,还崭新如初。
“方大爷,我给您提了条鱼来。”李有福上前,将手中的草鱼递给方大爷。
方大爷也不客气,接过鱼放在秤上一称,两斤三两。“方大爷,三两就算了,您给七毛钱就行。”李有福的鱼向来卖三毛五一斤,还不用票。
“那哪行,我给你八毛钱。”方大爷不愿占李有福的便宜,他一个人生活,在这物资匮乏、没什么可买的情况下,一份工资根本花不完。
李有福也没再推辞,接过方大爷递来的八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