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同样如此,益州虽然没有公孙瓒的屯田之策,但益州自古便是天府之国,益州地处当今四川盆地的位置,这天然的地理优势也是让蜀地人民能够自足。
但是凉州和司隶地区就不同了,这两个地方都经过董卓及其西凉军的洗劫,土地大多荒废,百姓要么是沦为那些大族的佃户,要么是沦为流民。
所以在接受凉州、司隶之后,公孙瓒必须把河北还有益州等地的粮食接济凉州和司隶地区,保证地区百姓能够保持温饱,这样才不至于发生动乱。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向曹操、袁术动兵,一旦久攻不下,公孙瓒就会陷入粮草短缺的困境,这对目前公孙瓒麾下尚不稳定的格局来说,是致命的。
这样一看,似乎第一种以和平手段解决曹操、袁术的看法要合理的多。
但是,就像开始所考虑的,不打一样问题重重,荆州刘表和交州士家恐怕会生变。
公孙瓒之前还没有想到这么多,但是手底下的地盘越多,就众口难调,就要考虑到平衡的问题。
面对着这种种问题,所以公孙瓒对荀彧和戏志才等两种战略都不太认同。
经过仔细的思虑之后,公孙瓒决定还是稳妥一些。
公孙瓒打算搞一个三年计划,那就是经过三年的时间,将公孙瓒在河北取得卓越成效的政令推广到凉州、司隶以及益州等地。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粮食,二是民心。
公孙瓒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政令推广下去,土地产出足够的粮食,这些百姓就会愿意留在家乡,毕竟如果能填饱肚子,又有谁愿意远走他乡成为流民。
百姓不成为流民,能够吃饱肚子,天下就会安定,这些百姓的民心就会如百川汇海般汇入到公孙瓒这里。
而公孙瓒一旦有了民心,凉州、司隶、益州等新归顺的州郡,就会成为公孙瓒剿灭曹操、袁术之流最稳定的后盾。
如此一来,公孙瓒便有十足的精力用来对付曹操和袁术。
这是对民。
还有军队。
随着麾下土地和人口的急速膨胀,公孙瓒麾下的大军数量显然就有些少了。
公孙瓒打算大量扩军,待三年之后,以堂堂军势扫平曹操、袁术二人。
公孙瓒也不傻,如果能以极大的优势兵力去对付曹操和袁术,又怎么会死磕以少胜多、精兵战略?
一切恐惧都来源于火力不足!
那既然土地、人口都远胜于曹操、袁术,那还苟个毛线!
直接以大势横推曹操、袁术,才是上策!
这就是公孙瓒的三年计划,当然,这个计划的主要目的,便是为剿灭曹操、袁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公孙瓒相信,天下可定,海波可平!
所以敲定了这一计划之后,公孙瓒当即将这一计划在公孙瓒目前所占据的地域中迅速铺展开来,以期三年之效!
并直接宣称,三年之后,便是征伐曹操、袁术之流的最后期限!
面对这一情况,曹操、袁术自然是不会坐以待毙。
公孙瓒这是明摆着准备三年之后就一统天下。
而曹操和袁术同样有着称霸之心,面对公孙瓒如此赤裸裸的口号,曹操和袁术也是感到迫在眉睫。
三年,就只有三年的时间!
而且这还很可能是公孙瓒的缓兵之计,说不定不到三年,公孙瓒就大举兵马进攻。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袁术二人当即摒弃前嫌,建立同盟关系。
他们二人知道,此时若是还有分歧,那就真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
有公孙瓒这样强大的敌人在前,即使先前二人有夺城之恨,也都全部放下,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