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顺利,病人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到了第三天,通关了,病人在打了两个屁后,秦耕果断地拔掉了病人的胃管。
又过了几天,勐养医院首例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成功地渡过了肠瘘高发期。
在此期间,秦耕仍然有些担忧。
到了第五天,病人腹腔里的引流管也拔出了,这一点,昌岳西都很意外,因为,病人可是肠穿孔,腹腔严重污染了,竟然在第三天开始就没有了引流物,第五天,秦耕就把引流管拔了。
病人已经可以下地活动了。
送往县医院的标本得出了正式的诊断报告,病理诊断显示为“中分化腺癌”,已突破肌层和浆膜层,临床分期为三期。
病人坚决拒绝接受化疗。
对此,秦耕并没有过多地去劝说。虽然化疗对于病情会有所帮助,但从临床上来看,许多未接受化疗的患者存活率也并不低。
他只是告诉病人:“回家以后,每半年要回来复查一次。”
说到复查,秦耕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因为,此刻,就连B超这种技术都还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所谓的复查,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检查可以进行。
在前世,也就是几十年后的未来,复查变得相当简单和高效。
通过抽取血液检查癌胚抗原、进行B超、CT以及肠镜等检查,可以几乎毫无遗漏地检测到任何可能的转移情况。
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有限,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支持这些精确的检测方法。
这让秦耕不禁感叹,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医疗设备和技术将取得惊人的进步,发展速度可谓是突飞猛进!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秦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早期发现疾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无疑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恢复后,这位病人终于痊愈并出院了。
为了表达对医生们的感激之情,病人家属在出院当天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面巨大的锦旗,并燃放了许多鞭炮以示庆祝。
锦旗上写着八个大字:“医术精湛,华佗再世!”
昌岳西站在C位,脸上洋溢着笑容,欣然接受了这份来自患者的感恩之情。
同时,勐养记者站的几位记者也赶到了现场。
郑少文热情地迎接了他们,并详细介绍了这次成功的结肠癌根治手术。
这些记者们纷纷在自己所属的报纸上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其中,《滇省日报》更是在第二版以长篇形式报道了这一事件,标题为:“小医院,大手术!记勐养医院成功开展结肠癌根治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报道得以顺利发表得益于叶薇的帮助。
她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确保了这篇报道能够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树立榜样、创造典型,仅仅依靠房屋建设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秦耕在勐养医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他成功完成了这项高难度的结肠癌根治手术,堪称医学领域的一次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