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恽命高适负责坐镇后方,负责都运粮草诸事
自己则亲领四万战兵,三万府兵,共计七万大军出振武军,进攻大同。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二十六日,李野领唐军前锋三千骑兵抵达云州。
此时当任大同军使的正是安禄山手下大将高岩秀。
大同军原本也是属于朔方镇,不过后来被划给了河东镇。
大同军原本只有常备战兵九千五百人。
在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后,就秘密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军。
安禄山主力南下之时,也没有减少大同的驻军。
此时大同城中却是有整整三万大军。
高岩秀派城中契丹骑兵出击,欲试探朔方军实力。
李野与契丹骑兵展开大战,最终契丹骑兵不敌,败退回城。
李野随后也退兵五里,扎下大营,等待后续大军的到来。
高岩秀经过这一战也知道自己手中之兵不足以与朔方军正面对抗。
在与大同兵马使薛忠义等人商议之后,决定坚守不出,死守大同。
……
另一边,封常清赶到洛阳之后,立即招募军士,安排洛阳的防御。
短短十日就募得六万人,为了更好的防御,他下令断掉了河阳桥。
封长卿的计划是用一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军队的训练,再领兵出击。
断掉河阳桥的真正目地是为自己训练士兵争取时间。
……
李隆基在收到安禄山的回信之后也在展开全面布置。
李隆基首先听从韦见素等人的意见,解除了安思顺和安元贞的兵权,并调安思顺入长安担任户部尚书,调安元贞为太仆卿。
这时有大臣上书言,“安思顺、安元贞与安禄山是堂兄弟,当斩!”
不过李隆基却知道安思顺与安禄山的关系并不好,而且安思顺早就上书告诫过李隆基安禄山有异志,当解除其兵权。
因此李隆基并没有株连安思顺与安元贞。
把安思顺调入长安之后,李隆基原本想任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
不过这个时候哥舒翰已经中风,难以行动。
杨国忠这时想到李恽此前给自己写的信,因此向李隆基举荐了郭子仪。
不过李隆基却并没有听取这个意见,与众大臣讨论一番后,最终选择了让李光弼兼任陇右节度使,王承业为太原留守。
原太原留守李峘为淮南道大都督,任务自然是为平叛筹集钱粮。
随后又任命程千里为潞州长史,置河南节度使,以张介然为节度使,领陈留等十三郡,安禄山叛军可能会途径之地皆置防御使。
此时整个大唐从李隆基到下面的官吏,都还比较乐观,认为最多不超过半年就可以平定叛乱。
为了尽快平定叛乱,左相韦见素上书李隆基请置平叛元帅府,统一指挥大军平叛。
太子李亨在东宫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兴奋。
他与李泌都认为若是置元帅府那么元帅之位太子自然是不二的人选。
李隆基首先想到的也是以太子李亨为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