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给出了计划,命河东之兵南下,郭子仪与河南之兵北上夹击洛阳。
朔方之兵,扫荡河北与安东之地。
高仙芝与封常清部出潼关,拖住安禄山。
李隆基被他说服了,第二日就下诏,命四方围攻安禄山。
李泌之策看起来有些道理,但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
进攻安禄山主力的三支军队中真正能够跟叛军正面争锋的不过就是郭子仪手中三万剑南道之兵,和河东太原三万余人。其余的不过是些乌合之众而已。
但安禄山如今手中的精锐兵马仍然不下于十三万,加上投降其的河南各郡团练兵,府兵,还有少林僧兵不下二十万。
收到李隆基的诏命之后,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三人纷纷上书反对。
朝中杨国忠、韦见素、安思顺、病中的哥舒翰也上书反对。
李隆基见反对的声音太大,心中也是有些动摇。
这时李泌向李隆基说了一句话,“养寇自重!”
这一句话一下子改变了李隆基的态度。
当即下诏严厉斥责了众人,随后再次下诏命各军出击。
高仙芝与封常清两人商议后,认为绝不可出兵,一旦出兵必败无疑。
只有等李光弼的陇右河西之兵到了,才是出击之时。
两人再次上书李隆基请求暂缓出兵。
不过两人不知道的是,边令诚此时也受李亨指使给李隆基上了一个密奏。
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李隆基看到两人的上书当即大怒,竟然直接下旨处死封常清
边令诚来到潼关,先召见封常清,宣示李隆基诏命。
封常清听着诏书的内容,惨笑一声,随后将将早就准备好的遗表交给边令诚,请求转交李隆基。
边令诚答应了下来,随后亲自监督对封常清行刑,陈尸于苇席之上。
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死后竟然连一副棺材都没有。
封常清死后边令诚把他的遗表随意一丢,更本就没有上交给李隆基。
李隆基原以为,杀了封常清高仙芝就会听命出兵,但没想到高仙芝竟然是一个头铁之人,竟然再次上书反对。
李隆基大怒,当即起了换将的打算。
李亨这时趁机劝说不如以哥舒翰取代高仙芝。
这个时候哥舒翰已经中风,病废在长安。
李隆基自然也知道此事,是以并不认为是个好主意。
李隆基道:“哥舒翰恐怕不行,李恽恐怕更适合!”
李亨自然是不可能愿意让李恽为帅的,虽然他已经与李恽和解,但李恽却是杨国忠的女婿。
李恽为帅,他的后续计划恐怕就无法进行了。
他更担心的是李恽若是真的击败安禄山,那他可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不过他对此早有准备,“父皇,李恽自然是一个更合适的人选,不过如今河北之地也离不开他……如今灭安禄山不过就在旦夕之间,启用哥舒翰不过是借用他的威名而已,仗由下面的将军们打就行了!”
李隆基点了点头,“汝以为那些人可用?”
李亨知道这是李隆基在试探自己,是以躬身道:“儿臣对将军们不熟悉,此事还要父皇乾纲独断!”
李隆基被李亨说服了,很快他就又给了边令诚一道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