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周年的日子越来越近,郑万成、徐盛等人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围绕着办公区的建设,几乎使出全力。
及至最后十天,刘建国实在坐不住了,干脆带领一队人马,押着数辆马车,也不打招呼,直接赶往临兴城,提前开启搬家进程。
从多民岭山谷走出,跨过山口桥,向北方望去,原本树林、田地、茅屋交错而立的地块,此时变的极为规整,近处是已经平整好的土地,远处则是由夯土墙围成的一处巨大院子。
望着眼前景象,刘建国心中宽慰不少,看来基建部的同仁们还是挺聪明的,知道重点在哪儿。
再往前走不远,驿道北侧出现一条十余米宽的道路,打理的十分平展,两边均修有排水沟,从侧面能看到竖立的石块边缘,虽然不算平整,但也能看得出,眼前的道路规格必然不低。
路面上已经看不到石块,或者碎石的迹象,只有最上层的红砖向前铺展开去,怎么看,都像是一条扩大版的带状地基。
车队刚刚进入道路,乔山梁便带着人从远处跑过来,见为首之人是管委会的大管家刘建国,连忙热情地打起招呼,询问为何没见通知,人就已经到了?
刘建国笑着说是提前过来探探路,省得你们磨洋工。
让车队先一步出发,刘建国和乔山梁走在后面,问起道路修建情况?
乔山梁指了指地面,说是多亏了六罗山的白区长,早早让采石场恢复生产,这才运来足够多的大块石头,否则就只能铺一条土路应付啦。
从路面来看,最下面都是大石块,然后用碎石、碎砂混着粘土填缝,做出路基,剩下的,就是用粘土、沙子、石灰等物质混合制成的“水泥”粘合红砖,铺成现在这条还算像样的砖石道路。
没有真正的水泥,日后这条道路的维修量肯定不小。
二人边走边聊,很快便来到那处院子,四周宛若城池一般,修着长长的院墙,前后足有两百多米,可见其内部必然宽广宏大。
从十余米宽的开放式大门进去,里面是一片空旷的平地,沿着四周围墙,分别修起三排二层楼房,楼前是一处处小院子,布置的十分规整。
没有灯光照明,院子已经成为大家议事的主要场所。
郑万成陪着刘建国走进办公区,介绍起各处设施。
办公区占地大约在六十亩左右,除了四周三排带院子的楼房之外,中间是一处巨大的广场,此时还是平地,将来会增加各种大小尺寸的竹(木)棚,作为人员休息、开会的场所,原本规划的礼堂取消,改成大型木制结构的棚子,以便增加采光效果,同时也可举办大型宴会。
靠近东北一侧的角落,还会建一处小花园,算是闹中取静。
整个办公区的核心在北侧,管委会的主要部门均在那里办公,从北侧大门出去,便是图书馆的规划用地,再往北,则是学校、医院等附属设施,此时仅完成地块整备,还未开始建设。
其中规划占地最大的是学校,除了承担中小学教育之外,还要把干部培训开展起来,现在三亚各处发展迅速,符合咱们要求的干部却是十分紧缺,急需开办一处行政培训学校。
办公区的南侧主要是后勤中心,兼有部分住宿功能,大部分归义民服务人员都住在那边,再往南出了院墙,驻扎有一个治安中队,平时也承担一部门办公区的服务工作,治安中队和驿道之间的区域,规划为沿街商铺,将来会交给后勤中心统一对外出租。
办公区东侧主要为治安处、安全部等单位,院墙外依然是一个治安中队,再往东则是临川河码头,从临川河到办公区这边原本有数条河汊,之前经过堆高河岸,修整出一条水渠,直通办公区,正好将取水问题一并解决。
院内的水塘也建在东侧,是一幢封闭式木制建筑,顶棚可以分区域揭开,主要是为了透光,依照眼下的条件,阳光对水塘的杀菌作用还是很大的。
整个办公区的大食堂,就建在水塘附近,并有一大两小三处用餐空间,以及十数个包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