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距离朝鲜战争爆发还有六个月,距离出兵朝鲜,还有十个月。
出兵朝鲜后,越来越多返乡的兵归队。
同时,面向全国的招兵也会开启。
倒也不着急这一时。
外边的动静,还是惊动了村子里的村民,他们看见自己的队伍露宿屋檐下、院落里,禁不住惊愕、怜惜,红着眼圈说:“快进屋,哪能让救苦救难的恩人露宿院落呢?”
村民们硬是拽胳膊,抢行李,把战士们往家里迎。
老父亲和老母亲跑到外面,看到露宿在马路上的战士,拉着胡顺纯往家里走。
“你们都是开国功臣,大年初一迎来的贵客,哪能让你们睡大街,快进来。”
“我们哪是什么开国功臣啊,我们永远是人民子弟兵。”
老父亲和老母亲红了眼眶,二姐偷偷抹泪。
夏远感慨,好淳朴的年代。
实在是拗不过老父亲和老母亲的热情,胡顺纯给老战士说:“大老刘,留下些肉,找个地方放着,顺便再留下来一点钱。”
“哎。”
大老刘应下来。
胡顺纯跟老父亲和老母亲聊了会儿,把话题引到夏远身上:“孩子今年多大了?”
老父亲说:“十六了。”
胡顺纯喜欢夏远的性格,尤其是他的思想觉悟,感慨的说:“老哥,你可是教了个好儿子。”
老父亲一头雾水,怎么就教了个好儿子。
胡顺纯没说太多。
老父亲脑子灵光一闪,拉着胡顺纯的手,招过来蹲在门口的夏远:“老弟,我是年长你几岁,我这个儿子,一心想参军,茶不思,饭不想。”
胡顺纯倒是喜欢夏远,但这件事情,不是他能做主的。
“老哥,现在仗打完了,你就让他留在家,给你二老养老。”
老父亲还是有一定思想觉悟:“养老我跟婆子就能养,但建设祖国刻不容缓,再说了,祖国建设好了,祖国会管我们呢。”
夏远偷偷给老父亲竖起大拇指,看样子老父亲也不单纯是一个庄稼人。
仔细琢磨,能让老村长邀请去拥军的,大都是有一点文化水平的。
老父亲,很久以前,好像是上过私塾。
胡顺纯感慨,他总算是明白,夏远年纪轻轻,思想觉悟为什么会这么高,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的思想觉悟都是这般,儿子的思想觉悟又能差到哪里。
他也意识到,老哥以前肯定上过学。
能有这样思想觉悟的,肯定不是一般人家。
老父亲继续说:“这孩子没别的想法,老弟,就让他跟着,别怕累着,他干农活的时候,特别勤快,可劲儿的使唤他就行。”
胡顺纯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