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资部左屯的崩溃说惨也惨,但对于偌大的一片战场来说,却又毫无起眼。无论是典韦还是关羽都没太关注到这,更别说远在阵后巢车上的张冲了。
在张冲的视野里,一个小若蝼蚁的黑点冲到了自家大阵,接触后,大阵边陷了一下,然后很快就恢复了原状。
这就是战争,因为各自站的位置不同,在士卒眼中惨烈的战斗在那些高位的人眼中好像波澜不惊。
吴资在收拢了左屯剩下的吏士后,就将之送往了阵后由医匠治疗,然后右屯的满编步槊士就接替了左屯撤离后的阵线。
吴资有点自责,觉得自己遇到如此大战竟然慌了神,以至于让将士死伤数十人。
但有一说一,荥阳这一战,无论是汉军还是泰山军有多么滑稽的行动,甚至不理解的行动都是可以理解的。
为何?
因为双方将吏有一个算一个都没指挥和参与过一场涉及数万人阵战的场面。泰山军号称横扫河朔,转战中原,但实际上呢?每一战双方规模都没超过万人,便是颍阳之战,都是泰山军在战役关键时间的参战,而非主战。
但可预见的是,只要泰山军上下能挺过这种大规模会战,无论是军吏还是士卒都将会有脱胎换骨的提升。
只是现在,就在荥阳,不说吴资面对数万人海海排开进退失据,就是汉军两边豪强都战战兢兢。
比如在毋丘兴率先打开局面的时候,理性上,后面只有二百五十步距离的汉军方阵应该趁机冲锋,借此局面,一举冲垮吴资的方阵。而不是等吴资缓过神后,被其人果断下令用排槊刺击汉骑,以至于毋丘兴贾勇打开的局面就此葬送。
但理性归理性,实际上,后面的汉军将吏也和吴资一样慌了神,以至于从头到尾就是木然的看着,就像前面的战事是没发生过一样。
毋丘兴回到阵后,如愿以偿的获得了众汉兵的欢呼,但其人这份壮举在这战场却毫无意义。
泰山军的大阵还是和之前一样严整,除了双方各死伤数十人,一切都和一刻前一样。
吴资到底是有大将之资的,在经受了损失,他很快稳定了心神,不仅自己上前站到了全阵之前,更是向边上的郭默部靠拢,重新布好了阵。
很快吴资边上的旗兵就看到了后面部司马方向的旗帜,旗语:
“前曲向前,与敌接战。”
吴资得令后,长呼出口气,带头放下五米长的步槊。然后带着剩下的一百名步槊手继续向前。
同样的命令也送到了左部前曲的郭默手上,于是两曲不约而同吹响起号角,沉闷的号角盖过了战场的声音,两部前曲率先行进,随后是两部左右四曲,八百人紧随其后,再然后是两边的中曲和后区,又是八百人紧随。
换句话说,关羽一点没留预备兵,将手上的兵力全部押了上去了。
在战场的对面,汉军的前排将士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场面,一条长约百米的巨大人墙在阳光下缓缓走了过来。他们列成整齐的军列行进,手上巨大的步槊在阳光下折射出金属的光芒,无数面杏黄旗在风中飘扬。
他们每走一步,都伴随着对面激扬的鼓点声,大气磅礴。
泰山军关羽部的行军全落在了汉中中后的黄琬眼里,他高兴的一拍轩车,激动道:
“好,彼小贼正入吾彀里。”
原来,黄琬在明明发现泰山军薄弱处时还依旧选择攻击严整的关羽部,就是要吸引关羽部上前与他本兵接战,等战的难分难解的时候,他黄琬在命两翼合围,一举歼灭关羽部。
到那时候他再顺势攻击贼薄弱的左后大阵,一举击溃贼军。现在关羽的行为全部落在他的算计里,黄琬如何能不激动?
但黄琬明显激动早了,他根本不知道他麾下前列的将士将要遭遇什么。
所有事物都会有长有短。张冲编练的这只新型巨阵的缺点刚刚已经看到了,就是如果被人突然贴脸杀入,反而无处施展。但他的长处就是在对线冲锋时,更长的步槊,更密集的阵型,将会捅杀迎面所有敌人。
二百五十步很快走完,在距离敌人只有一矛之地,右步前曲的吴资开始大声吼道:
“抓紧,抵住。”
说完,再次加速,开始对着对面的汉兵冲了过去。汉兵前排的将士试图用手中的戈矛回击,但奈何长度差距太大,还没碰到对面自己已经被串在了敌人的步槊上。
泰山军手上的步槊在捅到人后,并没有拔出,而是听着军令继续向前推进,他们要挤压对面。而在第二排的步槊手在排头的命令下,开始发动第二轮刺击,右对敌人形成了一波伤害。之后是第三轮,第四轮。
这些步槊串着汉军的尸首,在身后袍泽的助力下,不断推进。
吴资这边报仇雪恨,一同行进的左部前曲郭默部也在刺杀着敌人,而且比吴资部更顺利。
和吴资部不同,郭默部在行进的时候并没有放下步槊,而是继续高举着踏着碎步前进。所以在同样距敌只有一矛之地的时候,郭默部的军吏下达的是:
“砸!”
前排高举着的步槊,在重力下沛然砸向了对面的脑袋上,无数爆裂声,直接让与之接敌的兖州兵胆丧心寒。之后就是同样的步骤,刺,推,后面第二轮刺,再推,不断重复了四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