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过去的历史中,正是阎伟忠率先尝试过类似的研究,尽管最终未被采纳为标准。
真是后生可畏啊——阎伟忠心中暗自赞叹,同时点头同意了许宁的提议:“好吧,就让她来试试,也正好是个锻炼的机会。”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把姚美玲给安排好了。
“什么?”
姚美玲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她原本只是在一旁静静欣赏着许宁与阎伟忠交谈时流露出的那份从容不迫,完全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讨论中的主角。
“等等,为什么会是我?”
当得知这一决定时,姚美玲的第一反应是惊愕不已——作为一名正在为师弟打辅助的博士三年级组员,怎么突然就被指派去担任现场指挥官了呢?
这不仅意味着对她能力的认可,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与单纯做研究有着天壤之别。
“小姚啊,你就别推辞了。”
面对依旧一脸茫然的姚美玲,阎伟忠转过身来说道。
“你们都是华夏航空事业未来的希望之星,要学会并且勇于承担责任。
这次试验难度不大、风险可控,就当作是你的一次实践机会吧。”
虽然心里嘀咕着用国家级重点项目给一个博士生练手未免有些夸张,但鉴于阎伟忠已经明确表态,姚美玲知道再拒绝也没意义了,只好点头接受。
“我会尽全力完成任务!”
尽管这不是她的初衷,但以她一贯认真负责的态度,既然接下了这个重任,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此时,姚美玲的目光从阎伟忠转向了一旁的许宁,后者的眼神里似乎带着鼓励和支持,这让姚美玲稍微放松了一些。
“那我现在回去开始准备吧。”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今晚你可以先到控制室模拟一遍整个流程,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或小许帮忙解决。”
注意到姚美玲紧张的情绪,阎伟忠试图用轻松的语气缓解气氛。
“不然等评审组到了之后,我们可能就没那么多时间了哦。”
这件事迅速引起了国防科工委的高度关注。
那天晚上,科工委主任丁志恒上将召集了京城的航空专家,举办了一场小范围但高级别的内部讨论会。
受邀者中,杜亦熵与刘振响两位院士赫然在列。
尽管两人身份显赫,配享专车待遇,但由于刘振响的组织关系仍隶属于624所,他只好与杜亦熵同乘一车。
“看来你准备得很充分啊。”
杜亦熵瞥了一眼身旁带着满满公文包的刘振响说道。
刘振响笑着把包放在两人之间:
“你那得意门生这次搞出的大动静,涪城那边昨晚就通知我准备申请标准评审了,没想到连科工委都被惊动了。”
杜亦熵虽面带严肃,却难掩内心的骄傲:
“这小子真能折腾,所有人比我先知道消息,最后反而是我这个导师被蒙在鼓里。”
他话中的喜悦如同孩子得到了新玩具般难以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