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麒看着那个大步朝着永安城方向大步而去老道士,他没料到自已就这么被留在这里了。也没有派人看着让他们上山,如今他就是带着人走了,也没有了任何阻拦。
最终还是选择了上山,周麒觉得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要是他再大一点,坐拥一城之地,可能会考虑其他选择。但如今最好是听指挥,靠上这座大山。也不知道有没有返回现实的办法,不过回去做什么?就算他如今遭逢大难,可这可是重活的机会,平白多了三十年光阴为何不要?
丹辰子的脚程很快,他甚至用了一些秘法。他希望能在秦琼被处斩之前救下来,虽说此秦琼非彼秦琼,但那性格太适合做未来双头岭的大当家了。最主要的他也想确认一下,那个被周麒形容像是换了一个人的世子,是不是那个跟他们失散的少年杨毅。
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价值和意义就太大了。这也是丹辰子没有管周麒,直接快步赶往城中的原因。有了能魂穿魇梦之境中人的方法,不管是加快掌握这个世界,还是实现某些操作都会变得更加顺利。
*
永安郡王府宗祠偏房
这个饱经岁月的老道,听完杨毅的讲述,已经闭目不语很长时间了。
老道的处境如今有些为难。杨毅以一问一答的条件,跟他互相交流了不少情报,在了解对方的情况后,对他这种状态很理解。
老道是建立那个天地五行阵的五位守阵人之一,姓赵,也的确是宋皇室一脉的。算是皇室派过来修建秘陵的几位负责人之一,他主要负责这处大阵的建立,这算是整正秘陵的第一道门户。只有突破这道门户,才能见到通往秘陵的那扇门。
老道本来是为了突破进入神通法相境,才答应进入这个法阵做守阵人的。可进来没多久,他就发现被欺骗了。他虽然拥有了近乎无限的生命,可却失去了突破下一境的机会。本牢牢锁在了这宗祠之中,与这个阵眼共生。
被骗的还有另外四个守阵人,以前还会派人来给自已传递消息,现在他们封锁了这边的边墙,不知在酝酿什么。本来培养赵安平的父亲,准备发展军队打过去瞧瞧的,可被对方派了个道人下了谶言。在他试了几次不能解除后,最后竟然也不来宗祠了。
老道人也出不了宗祠,甚至力量也被限制在这里面。只能看着他受谶言影响,失去进取的心思和可能。这不是他第一次培养后代了,但每次都失败了。对方四人本来就是比他强的修道者,更何况四人联合起来。要不是宗祠出问题,大阵就会进入寂灭,所有人都会因此死去,他早就被灭了。
一千两百多年了,这是老道人的第七世。每一百八十年,他会进入寂灭失去大部分意识重生,这个世界也会因此重启。但那四人似乎也能保留一点灵识,知道重启和他的事情。他不但没有随着重启逐渐走向成功,反而败得越来越容易。
老道人目前应该是处于纠结状态,既欣喜于变量的出现,也害怕杨毅口中的那股力量。那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一种压倒性毁灭性的庞大力量。沉默就是他能感到这对他来说,也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
杨毅没有开口劝解什么。他觉得一个一百多岁的老道,至少跟他师父一样达到了世事洞明的境界。甚至对方活的更久,应该更加厉害。
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推断,以已推人,一叶障目。村里的百岁老人,也只是一部分有一些生活的大智慧,是漫长人生给他们的经验。可他们大都不知道这种生活智慧背后的行为逻辑,甚至很多也没法用言语来表达这种智慧。这种智慧大都是一些年轻记者学者发掘出来的。
人都是有认知缺陷的,有时这种缺陷不但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消减,反而有时会变得更加根深蒂固。那些所谓的倔老头,顽固派,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千年老道,至今也是个精通道教经典,却不太擅长算计谋略的人。一个人读书多了就能明智,活得久了就能如何如何。吹嘘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没有新鲜事。这对不对呢?
有对的地方,以史为鉴的确有点用,但后人看来也是极为愚蠢的一个决定。就拿宋朝来说,宋太祖吸取了隋唐的历史教训,定制了崇文抑武的国策。为此制订了一堆政策,来为被外族入侵灭亡埋下了基础。
由此可见读书多了,不管是什么书,也不一定就能使人明智,还有可能变得更加愚蠢。活得久见得多了,也说不出其中的生活道理,那怎么就会觉得千年老道就一定会比诸葛孔明聪明一百倍,王八一千年也只是王八。
杨毅认为老道是想明白了,所以沉默。可老道只是由于想不到应对的办法而有些绝望沮丧。
老道已经不是第一次感受这种让人绝望的沮丧感了。他本来见到有同境界的修士到来,还以为有了解决之道,哪知道后面还有那么严重的情况等待着他。
“道友,您可有教我应对此事之法?”
老道还是决定不耻下问,甚至用了您的称呼。他受到的教育和学问,都指引他向知道自已不知道事情的人求教。
杨毅有点受宠若惊,沉默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不敢当如此称呼,您是老前辈,礼数还是要有的。不知前辈说的是那四个守阵人的事,还是外面会有诸多人员进入此地的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友担得起。能否俱都讲一讲,皆为我心中踟蹰难解之忧。”
老道不管杨毅是真心实意,还是表面客气。礼贤下士是他自幼就受到的教育,也是他们的基本习惯行为。
“那小子不才,就讲一讲我的想法,仅供前辈参考一下。”
“我觉得这种变故对前辈来讲,乃是大善之事,这大善之处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