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印象甚至是比以前的那些琉璃镜、火药等,更为直观,也更能够改变他们的原本的三观。
所以,就算是再怎么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这是在火药研究出来之后,陈平安才打算立项的原因,想要提前千年做出灯泡,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儿。
而火药都用了那么长的时间,才得到了最佳的配方。
如今一个金属丝而已,只要是久久为功,必定会找到一个可以配合简单的机械动力的发电机,用上它的电流,发出光亮。
“磁和电这两个知识点,包含的内容太多,若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你们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接受,更无法理解。”
“所谓的磁,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就和引力一样。”
“越大的物体产生的引力也会越大,但是这个引力因为只有在非常大的物体上,也就是犹如我们脚下的大地,才能产生。”
“而磁,其实就是大地之下的磁铁。”
“这个磁铁不是人为创造,而是自然形成,对铁有着吸附力。”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被磁铁吸附……。”
陈平安一遍讲述,一遍给工匠们做着试验。
能够参与到发电机项目的工匠,自然是顶级工匠,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对新鲜知识点的接受能力,都是经过了陈平安这些年来的很多知识点的冲刷之后,还能坚持下来的人。
……
慕容伏允不想再隐忍了。
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的交汇处,有一个都城,屹立在戈壁之中,慕容伏允以其深邃的眼眸和坚毅的意志,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他不想重蹈覆辙,和吐蕃的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一样,死的不明不白。
大唐很强,可是这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益更大。
他眼红了。
或者说,吐谷浑的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眼红了。
慕容伏允深知“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他首先着手于内部的整合与巩固。
他亲自巡视各地,安抚民心,强调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扩张领土,更是为了保护吐谷浑子民免受外来侵扰,维护吐谷浑子民们的尊严与自由。
同时,他加强了部落间的联盟,通过联姻、结盟等方式,增强了部落间的凝聚力,确保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能够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在吐谷浑王国的深宫之中,夜色如墨,星辰点点,映照着大殿内摇曳的烛光。
慕容伏允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凝重而坚毅,他的目光穿透了四周的寂静,仿佛能洞察到国家深处的每一丝波澜。
大殿之内,几位重臣与部落首领围坐,气氛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慕容伏允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诸位爱卿,近日来,我吐谷浑虽得山川之利,然外有强敌环伺,内有部族纷争,民心未稳,士气不振。吾心甚忧,故今夜召集尔等,共商大计,以求内部整合,凝聚民心士气,共克时艰。”
一位部落首领站起身,神色忧虑:“大王所言极是,近年来部族间因物资分配不均,时有摩擦,长此以往,恐将削弱我吐谷浑之根本。不知大王有何良策?”
慕容伏允微微点头,目光中闪烁,开口道:“吾意已决,首要之务,乃在于公平分配资源,确保每一部族皆能安居乐业。吾将派遣钦差,遍访各部落,详细了解其所需所急,而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牧场、水源及狩猎区域。同时,设立监督机构,确保政策得以公正执行,杜绝贪腐之弊。”
另一位重臣接言道:“大王英明,然民心士气之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除却物质保障外,精神激励亦不可或缺。臣建议,可于国内举办比武大会、狩猎竞赛等活动,既可锻炼勇士,又可增进部族间的交流与团结,同时设立奖赏,以激励民心士气。”
慕容伏允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此计甚妙!吾将亲自督办此事,让勇士们展示自己的勇猛无敌,也让百姓看到国家的繁荣与希望。此外,吾还欲推行教育,开设学堂,让子弟们学习汉文、兵法及治国之道,培养未来之栋梁,使吐谷浑不仅武勇,更兼文治。”
这时,一位老臣站起身,声音虽苍老却充满力量:“大王深谋远虑,老臣佩服。然则,整合内部,还需重视民心所向。建议大王广开言路,设立谏议之制,让百姓与士人皆可上书言事,如此则上下一心,何愁国家不强?”
慕容伏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卿所言极是,大唐天子有言,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吾将即刻下令,设立谏议院,广开才路,集思广益。同时,加强与百姓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的疾苦,让吐谷浑成为百姓心中的乐土。”
他要先安抚这些人,还要获得他们的支持,才能集结吐谷浑现有的所有力量,给大唐一个重重的一击。
只有这样,大唐才不能轻视吐谷浑,才不干轻举妄动。
最后,他再派出使臣,让大唐天子割让丝绸之路上的一半利益。
从而壮大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