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一个普通人怎么靠股票赚到100万 > 锦官似锦(第1页)

锦官似锦(第1页)

四川省第二届戏剧会演拾零

细雨绵绵,秋风送爽,金色九月,天府之国进入了繁忙的收获季节。在川西平原,收割晒打稻谷的连枷声此起彼伏,奏成了美好悦耳的乐章。山野坡岭,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更是逗人喜爱。走进成都街头巷尾,品尝“三绝”之类的特色小吃,让人涎水涟涟,左顾右盼,不愿移步。再看那商业百货,物品如山,让人应接不暇。还有那充满巿曹的竹笋、地瓜、金橘……也让人嘴馋。还有那成都的“三花”香茶,直扑鼻而来,让人陶醉,流连忘返。更让人眼花缭乱的是那些争奇斗艳的花儿,竞相开放,让人心旌摇曳。那代表成都别名的芙蓉,虽不像五代时城上遍植,每临秋天,十里长街如一片锦绣。如今,你如果诚心寻访,在那幽静之处,仍能领略到芙蓉的风韵。

可是使人津津有味、一饱眼福的却是川剧之花。正当全国人民欢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盛典之际,四川省举行了振兴川剧第二届会演。会演从9月22日开始,到10月7日结束,分两轮进行,共演出16台晚会,27个节目。真可谓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会演,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色彩斑斓。舞台上新人辈出,后浪推前浪,鲜明地体现了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和“三并举”的文艺方针。

纵观这次川剧会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领导重视。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川剧”的口号,一年多来,更加深入人心,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各地党委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件大事来抓,很多地市县都成立了川剧领导小组。去年下面向省上只推荐了47个节目,而今年增加到80多个,有的还奉献了双份厚礼。二、现代戏多。参加会演的有27个节目,现代戏有16个,占会演剧目总数的59%。

这些剧目多数都立足于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生活,努力塑造为现代化建设而献身的奋斗者形象,像《桃林新歌》《抡桶》等。

三、本土题材多。会演的剧目中许多是取材于本土的现实生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英雄人物,鲜明地反映了川剧文艺工作者努力在使演出剧目突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例如,乐至县川剧团演出的高腔现代戏《陈毅还乡》,反映了1939年陈老总按照党中央部署,回到阔别37年的故乡——乐至县。他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深入群众,调查访问,发现有些人欺上瞒下,瞎哄冒吹,给党和人民带来损失,深感内疚。他鼓励大家坚信党一定能迅速纠正偏差,改变现状。崇庆县川剧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高腔《大脚夫人》,取材于该县“金龟告太保”的民间传说。资中县川剧团演出的近代史剧高腔《杀端方》,描写1911年辛亥秋(宣统三年),清廷强行将川汉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并将路权出卖给英、美、德、法四国,激起了四川人民的强烈反抗,纷纷组织起“保路同志会”进行斗争。清廷大臣端方奉令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阳县(今资阳)同志军所阻,只得驻停资州(今资中县),之后,终被革命力量所灭,保路运动取得胜利。宜宾地区川剧团演出的新编历史故事剧高腔《日月葬》,米易县川剧团演出的现代戏高腔《彝寨春晓》,都是反映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历史与现实生活斗争的戏,不仅使人们感受到了他们激烈的政治斗争,也领略了他们特有的民族习俗,让人置身于他们火热的生活之中。

更让人为之耳目一新的是,南充地区苍溪县川剧团演出的一台新编历史剧灯戏《赶隍会》《郑板桥买缸》《灵牌谜》。这些剧如朵朵带着泥土芬芳的山野鲜花,充满着清新的民间气息,以她健康奇颖的思想内容、独特鲜活的艺术风格,引人入胜。其唱腔、表演、舞蹈、技艺,结合得和谐自然,浑然一体;语言质朴风趣,具有耐人寻味的魅力。有人赞誉,这台灯戏是“一代新腔”,已超越了演出本身的意义,彰显了川剧新的生命力。《灵牌谜》是以川北民间常见的板凳龙、肉莲花、白布裹尸等荒诞不经的夸张表现手法,辛辣地鞭笞了一对好吃懒做的无赖夫妻的丑恶灵魂。《郑板桥买缸》塑造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舞台形象。他路见不平,略施小计,“论斤买缸”,惩治奸商于诙谐智趣之中,表演上大胆运用了木偶、皮影、动画的动作特点,使人物处于似像非像之间。特别是郑板桥坐缸的设计,别出心裁,饶有趣味。一双假腿置于缸上,跷足而坐,怡然自得,“卡通”味十足。缸无手动而走,人无杠抬而行,缸和人行走自如,节奏合拍。

这些完全凭借演员的表演功力和技巧而完成。整个戏处在新奇情趣之中,让人感到精彩不断。《赶隍会》更是值得一提。该戏描写了一个七品知县老爷赶赴城隍庙会,自己假装城隍,偷坐神台,在嬉笑逐闹中,弄清缘由,匡正自己的事件。表演上,则在继承传统技巧和民间技艺的基础功力上进行创新。舞台上,以竹竿代轿,演知县的演员,在颤巍巍的竹竿上,表演竿上独立、上翻下吊等许多超高难度的动作。一根竹竿,上下翻舞,姿势多变,惊险出奇,得心应手,让人叹为观止。还有过河跳蹬时,借鉴传统戏表演的“走台口”,在一挂莲花灯上表演的探海翻身、大鹏展翅、朝天蹬、脱靴等惊险动作,寓庄于谐,情趣盎然,充分体现了灯戏独有的特色。灯中有戏,戏中有灯;观灯赏戏,赏戏观灯,真是赏心悦目。诚如清代川北嘉陵公子竹枝词《看灯戏》所说:“一堂歌舞一堂星,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个个都是胖筒筒,满座捧腹妙趣生。”

我深感近年来川剧界同行的创作思想很是活跃,反映现实生活与历史题材的作品,都力求有新的探索。在积极摆脱固有的模式影响,尽力做到寓教于乐,好看好听。

我们高兴地看到,川剧的观众队伍,正在由“胡子老头、尖尖脚”,向“年轻小伙、花裙子”转化,川剧有了新一代观众。

“金无足赤”,通过川剧这次会演,我们看到,川剧革新,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相比之下,唱腔出新不够,仍显单调、刻板。比之剧本创作,步子较缓,胆子不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