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天汉坊h6 42度价格 > 第十五章 说商论道(第1页)

第十五章 说商论道(第1页)

黄昏时分,郑德昌和常季清回到茶庄,正是喝下午茶的时候,就直接上了茶楼。茶楼的伙计看到东家来了,立马沏上一壶茶芽送了过去。天汉茶楼除了喝茶听曲,还有一绝,是给茶客梳头。茶客刚坐下,小厮就凑过来解茶客的辫子,客人在前边喝他在后边梳,哪痒了就用手指指,梳子齿儿马上就能刮过去。能把这两样不相干的生意做到一处,也只有天汉茶楼想得出来,茶客为了这点休闲享受得多付两碗茶钱呢。

此时正巧有唱山歌小调的姑娘在茶馆弹唱。紫阳的方言蕴含北方声调的纯正圆润,亦有吴侬软语的甜美悠扬,用方言俚语唱歌说话自然是委婉动听。那姑娘看上去不到二十,肤润白皙,艳如桃李,头上插着一根银簪,围一圈蓝花头巾,上着紧身红袄,下着肥宽绿裤,一紧一松,该收该显的韵味就有了。姑娘一边打量着茶馆里面的客人,一边弹唱:送郎送到石板亭,亭前一对伤心人。

眼泪滴在石板上,块块石板砸起坑。

钥匙连锁锁连心,钥匙交给心上人。

神仙来了门难开,情哥来了自开门。

……

姑娘唱得很动情,嗓子放得开,弯儿拐得好,尾音韵味悠长,听众欢呼喝彩声四起。常季清看着那绰约多姿、媚丽娇俏的姑娘,眼睛为之一亮,继而如痴如醉,陶醉于她抬手投足一颦一笑间,浑身发热,于是也跟着喝彩。姑娘唱毕,季清笑着起身去打赏了一小锭碎银。姑娘抬眼看了季清一下,低头轻声说道:“多谢先生。”季清问:“姑娘是哪儿人啊?”姑娘说:“汉王的,叫巧玲,自幼跟随父亲跑街串巷,学了些山歌小调,所以就在茶楼弹唱讨生计。”季清说:“汉王姑娘天生会唱歌,难怪声音这么好听。你爹呢?”巧玲一听,突然哽咽着说:“半月前,父亲因病离世了,治病欠下了些外债,小女子只好孤身来茶楼弹唱还债。”听巧玲说得如此可怜,季清又取出了一锭银子放在了铜盘上。这时,巧玲露出十分诧异的神情,鞠躬谢道:“多谢先生体恤。祝先生今后平平安安、大富大贵。”

巧玲诚挚的谢意反倒让季清不好意思地回到了座位,继续和郑德昌说话。两个梳头的小厮忙凑过来,给他们解开辫子,用梳子给他们刮头,力道均匀,运行舒展,让他们很快陷入了另一种闲适中。

春季开园采摘芽茶通常都在清明谷雨前后。谷雨前为雨前毛尖,要求朝采午制、午采夜制。所以郑德昌不敢耽误采摘时间,派季清拿着从鑫隆钱庄借来的五百两银票立刻前往焕古隆盛魁茶园。一切妥当之后,郑德昌在瓦房店茶坊小住了两日,才返回茶庄,雨荷就提醒说:“街上在散布茶庄是非,你准备咋办?”德昌自然明白,是贾学正从中作祟,借商会作保走货这事四散流言。他不屑一顾,抚慰雨荷说:“好事多磨,只要我们认准了运茶入甘,无须理会那些闲言碎语。”德昌正准备出门,雨荷又迎面拦住,提醒道:“你不在意这些流言,可对运茶入甘,还有一件事千万不能遗漏。”德昌一脸急迫地说:“有啥事,快说吧。”雨荷不顾德昌急躁,说:“要提前雇好体格健壮的脚夫。”德昌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噢,夫人提醒及时,这运茶入甘,最难办的就是运茶。有了好脚夫,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郑德昌迅速回到书房叫来常季清一起仔细商量了一阵,理出了一份五十多人的脚夫名单,然后准备了五十两银子,把名单交给季清之后,又把银子放在桌上提醒说:“名单上的脚夫,我都是知根知底的,个人品行、做事处世都是可信的,你要逐一拜访,说清事由,把银子分赏给他们作为订金。”季清问:“这雇脚夫的事还要这么重视吗?”德昌说:“做啥事都是预则立,脚夫运茶,这是关键,马虎不得。”季清说:“我明白了,这旱路运茶,紫阳到汉中都是高山险峻、溪河不断,关键要有好脚夫!”德昌说:“明日起,你要逐一拜访名单上的人,要稳靠好。”

郑德昌在茶坊督办制茶小住了两日,一回到郑家宅院,就迫不及待地问季清这两日的事情办得咋样。季清笑说:“还是东家英明,这些家伙全都被贾学正提前打了招呼,贾学正准备学我们的样子雇他们送茶,好在没有支付订金,现在收了我们的订金,只接我们的活了。”德昌说:“这下就放心了,待茶一集中,我们立马起运。”

等茶坊集齐了二十一担茶芽、三十担毛尖后,常季清从汉中请来走货的韩童生也到了。韩先生原先在巴中柳氏茶行干过,大部分时间都是负责押运川茶入甘。德昌见他来了,高兴地说:“好,太好了。韩先生来了,运茶入甘我更加有底气了。”

郑德昌招呼韩童生坐下来,然后询问了有关运茶入甘的事。童生原是汉中人,早年一直在巴中柳氏茶行跟随脚夫、马帮走货兰州。去年初,走货途遇暴雨,路滑摔折了小腿骨,卧床不起,无法继续跟随商队运茶,茶行就把他给辞了。他只好回到汉中养病。于是,常季清托人找到他谈及天汉茶庄也打算运送紫阳茶去兰州,刚康复的韩童生就立马答应说:“郑老板,韩某早就听说过天汉茶庄绿茶白茶的名气,一旦运到了兰州,肯定会大受欢迎!”德昌说:“韩先生这么说,我更有信心了。兰州茶市售卖的名茶不少,但我敢保证天汉茶庄制作的绿茶和白茶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只要能安全顺利地把茶运到兰州,就大功告成。我唯一担心的是这路途遥远,万一出现问题,会危及我们的根基。韩先生有啥好建议?”韩童生说:“郑老板,说实话,运茶入甘说难也难,但是说不难,也没有啥特别凶险的。

只要沿途跟随商队马队驼队不脱离,小股毛贼是不敢来打劫的,不会出问题。只是这路途遥远,风餐露宿,劳心费力,一般人吃不了这苦。”德昌说:“我跟季清商量过了,这次运茶入甘,我跟季清一起押运,请韩先生做向导跟我们走一趟。”韩童生笑着说:“多谢郑老板看得起,我韩某定会竭尽全力。”季清自信道:“东家,现在有了韩先生指引,我们就会少走弯路。昨日我已经雇好了脚夫,只等你一声令下即刻起程。”德昌说:“茶担出境不仅要在瓦房店缴税,而且抵达汉中后,还要缴纳税银,到兰州需再次完税,这茶税可不轻啊。”韩童生说:“郑老板说得没错,沿途需缴税银三次。可是为啥那些茶商仍要不辞辛劳地运茶入甘呢?是因为有高额的利润。就川茶来说,在兰州售卖的价格可是日常的好几倍啊!”

三人说到茶都很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紫阳茶的前世今生。唐朝以前,边患主要来自西北游牧民族。打仗劳民伤财,破坏民族和谐,尤其是国家初定,需要休养生息,对于西北边患,统治者乐于以怀柔方式谋求和平。除了政治联姻外,最为长久有效的是贸易安抚。汉地产的茶叶有化解腥膻油腻功效,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不能从正常途径得到,他们必以战争夺取。而游牧民族所产的良马又是汉人的重要军需物资,所以茶马交易在唐代就自然形成了。汉水流域的紫阳茶距离西北边关最近,汉中自然成为交易的首选货源地。最初茶马互易只是商人的私人行为,真正由朝廷插手是从宋朝开始,官府设博茶务主管茶马交易,有“汉中买茶,熙河易马”之说。汉中在陕南,熙河即甘肃临洮。宋朝时,汉中年收购茶叶七百余万斤,因茶叶贸易兴旺,与开封、成都并列为全国三大税收城市。明洪武四年(1371),为了控制天下武力,将军需的战马控制在手中,朱元璋用茶马交易的铁腕政策牢牢掌控了西北边防,真正将茶马交易作为一项重要国策。于是官府垄断了紫阳茶的经营,不许百姓贩运,只能用于官府交易良马。自明朝起,紫阳茶成了安国茶,全部运到甘、青、宁换取良马。

第二天,郑德昌跟常季清、郑乾坤和韩童生一起用过早饭,赶到瓦房店时,五十余人的背脚子队伍已经将茶担整理好。背脚子们用背架子驮着茶担,拎着打杵子,背着背架,胸前挂着汗帕,腰上系着竹水筒和旱烟枪,头上包着白帕子,腿上绑着绑腿,脚上穿着草鞋。背脚子从大门里一个接一个鱼贯而出,下了屋檐槛,用打杵子撑起背架子茶担歇下来,几十个背脚子歇成长长一串。常季清和韩童生提着酒壶给各位背脚子斟酒,德昌走上前,从季清手中接过斟满酒的土碗,大声说道:“老少爷们,祝大家一路顺风,干了!”喝完就带头将土碗重重摔在地上,刹那间一片碗碎的响声,预示着一路平安。在德昌的一声令下,韩童生、常季清引头,德昌和郑乾坤押尾,驮着茶担的背脚子队伍,在粗犷高亢的吼声中,犹如长龙移动起来。爬山过坎歇脚的时候,背脚子们就吼山歌:高高的大巴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要想翻越巴山顶,只有背二哥的铁脚杆,耶——嘿!

背上千斤翻巴山,铁打腰杆都压弯;打双赤脚路难走,七十二道脚不干,耶——嘿!

喜欢骚情的背脚子不满意了,说:“这歌有啥意思,来点骚势的。”

于是就有人吼叫起来:

哟——哟——走哟——走哟走哟走哟,背二哥的雀儿嘛你莫硬呀!

老实点挨到胯胯儿困。

背到南门口数壳儿唛,

水汪汪的妹儿啰来当顿……

“哈哈哈……”唱的和不唱的背脚子都笑了,德昌脸上也布满开心的笑容。这气氛感染得那五十多个驮着茶担的脚夫,也一路走一路唱地自乐起来。沿着渚河既有的茶马古道上山下山,过沟蹚河,钻山穿林,一路走了十三天,才顺利抵达汉中十八里铺。只见街市楼铺货物囤积,熙来攘往,人头攒动,热闹无比。郑德昌安排好大家在天汉茶庄分号歇息,半个时辰后,雇了两个挑夫带着礼物到了源隆茶店,问候了岳丈,孝敬了礼物,就随岳丈到了茶室。岳丈先是冲泡了新茶,与德昌一同品尝后,对他送茶入甘的胆识和魄力大加赞赏了一番,就讨论起陕甘茶马古道的事。德昌自知才疏学浅,就向岳丈请教。苗庆斋侃侃而谈,说:“这条路是汉武帝用边茶贾藏马的道路。准确地说是因‘茶马互贾’而生,因此自古以来便名为‘茶马贾道’或‘茶马市道’。被称为‘茶马古道’,一个是因为‘贾’与‘古’同音,另一个是‘茶马互贾’的商道存在历史久远,这一条两千多年来明明是贾道的道路,却被称呼为‘古道’,是‘白字先生’把‘贾’字误听成‘古’字,以讹传讹所致。”德昌赞同岳丈的见解,又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叫它‘贾道’才正确,但从经历两千多年的时间来看,今天叫它‘古道’也无不妥。”岳丈说:“当然,你要把‘茶马贾道’听成或说成‘茶马古道’,也没有谁和你争扯。可运茶入甘其实无论是脚夫驮运还是马帮驮运,每次一路商贾征程,就是一次生死体验,艰险异常,你要有心理准备!”德昌说:“从紫阳到汉中这一路,我亲历过后,已见识了运茶的艰难和辛劳。汉中到兰州一路,预计艰险更多,但一路社会治安平稳,商道畅通,不会有性命之忧。再说富贵险中求嘛,世间哪会没有风险而发财的呢?”

苗庆斋抿口茶继续说道:“这陕甘茶马古道,其实是中国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郑德昌一脸疑惑问道:“比滇越和川藏茶马古道还早吗?”岳丈说:“是啊,这你就不晓得了吧。”随后就给德昌讲述起来:唐宋至清,紫阳茶年年入贡,遂成安边国茶,这茶芽和贡茶在《新唐书》和《大清征茶令》中都有记载。自从大唐帝国的第一个茶马互市催生了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之后,这条古道便在陕甘两地绵延拓展,最终汇入丝绸之路,以紫阳茶为代表的“山南茶”源源不断地流入关中长安市场,并伴随着丝绸之路走出了国门。“山南茶”从主产地紫阳出发,踏出的茶商共济的路线演变成名垂青史的陕甘茶马古道。无论从宋朝有茶马交易法讲,还是从官运官销边茶、明朝实行茶马交易政策来讲,陕甘茶马古道都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吃肉喝奶酪,菜蔬果品很少,需要用茶去油腻、助消化。而且一些少数民族笃信佛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少数民族地区对茶叶的需求量巨大,形成“宁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习俗,甚至到了“不得茶,则困以病”的程度。为了维护边疆安全,获取战马,朝廷就实行了用紫阳茶从边外换取战马的交易政策。紫阳茶成为安边国茶运送边疆,遂形成连通紫阳、西乡、汉中、留坝、凤县、两当、秦州、兰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比川藏茶马古道和滇越茶马古道早三十年。明洪武三年(1370),朝廷在陕西率先实行茶马交易政策,洪武五年(1372),在秦州、河州和西宁设立茶马司,正式开通了这条国家官办的茶马古道。而川藏茶马古道是在明永乐元年(1403)才在黎州设立了茶马司,比陕甘茶马古道晚了三十年。陕甘茶马古道在当时负载着强国强军、外事交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其战略意义非一般的物流和商业贸易所能比拟。

郑德昌听了岳父讲解,如醍醐灌顶,心生敬佩地说道:“原来陕甘茶马古道与川藏茶马古道共同构成了一张古代交通贸易网,化解了许多战争硝烟,用一片片绿叶换来了国家安宁。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讲,紫阳茶成为安边国茶,当之无愧,名副其实,为明清以来西北边区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苗庆斋也赞同德昌的见解:“你说的极是,紫阳国茶和茶马古道确实是古代朝廷安防国策中成本最为低廉的。在茶马交易的漫长岁月里,秦晋商人在西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踩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为西北乃至域外送去了绿色。”

德昌听后,一脸敬畏。成千上万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古道上艰难行进,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打破了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而这条路,也是用刚毅、奋进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的一条通往域外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人生之路、超越之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