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超时空书铺 > 第64章 回礼(第1页)

第64章 回礼(第1页)

江南一带向来富庶。

彼时的上海地区还不叫做上海,而是松江府,下属有华亭、上海、青浦三县。

这块区域因为得天独厚的位置,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孙氏吴国的发展重地,有着相当高的战略价值。

后来到了北宋,上海在兼并吴越国后得到了再次发展。

再到蒙元,这里被被大都的可汗获准升级为独立县,朝着更大规模的贸易口岸目标迈进。

其中还有一件改变这里的事件,那就是黄道婆将海南棉纺技术带回了松江。

到了明朝中叶,松江府植棉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土地大半种植棉花。同时,棉纺织生产也成为松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各乡镇几乎家家都投入了纺织活动。其时“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松江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外地商人纷纷到松江来收布,布商挟重资而来,白银动辄数万两,多则数十万两。以至明代的小说,如《金瓶梅》等,都有到松江贩卖棉布的情节,松江棉布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所以,松江府不仅位置得天独厚,而且有着非常良好的纺织基础。

朱辰选定这里作为率先发展纺织业的特区,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而对于朱辰选定的松江府,倒也非常符合朱元璋的心意,在他心里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松江府离应天府不远,可以轻易的将松江府完全掌控住。

不过,朱元璋还是提出了心中的一点疑虑:“可是如果大家都织布去了,谁去种地?吃什么?”

朱标和刘基也是点头。

这个问题很实际。

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之所以如此重视农业,重农抑商,以农为本,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大家都跑去经商,织布了,那谁还去种地?

没有人种地,哪来的粮食吃?

没有粮食吃,再多的银子有什么用?

这也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所担心的事情,他们宁愿百姓们老老实实的种地,有口饭吃,也不愿意他们去经商,去搞事,最终搞得没人愿意去种地。

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鼓励开荒。

特别是现在大明刚立国不久,经历十数年的战争,人口凋敝,百废待兴,很多荒地都没有人去开垦,后来还因此出现了明初大移民,为了恢复生产,维护大明江山,朱元璋制定了移民垦荒为中心的振兴农业的措施,决计把农民从狭乡移到宽乡,从人多田少的地方移到地广人稀的地方。

至此,大明开始了华夏历史上延续五十年的迁民活动,这对于当时的大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而欧洲在爆发工业革命前夕,同样是各国之间战乱不断,后来更是因为黑死病等瘟疫,使得人口大幅度减少。

人少地多的时候,其实是粮食最容易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像是每个王朝的立国之初一样。

但是,欧洲在刚刚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却是人类最黑暗的时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