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用报纸这个方式,也简直是绝了。
读书人的理想莫过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个理想确实只是理想,又有哪个读书人能够做得到?
但是现在,刘三吾感觉他真的有可能做到其中的一两点,譬如为生民立命,譬如为往圣继绝学。
刘三吾心中一阵激动,深深拜下:“草民一定竭尽全力,不负皇上重托。”
……
报纸一事,朱元璋交给刘三吾去主持,并且将那本《天工开物》一并交给了他。
刘三吾看到《天工开物》的时候,惊为天人。
他不知道皇上上哪搞来的这本著作,但是这本著作的内容全都是十分实用的知识,有不少知识都是他不曾知道的,将这些知识通过报纸的形式传播至民间,这是真正的造福于民。
刘三吾对报纸一事异常的重视和认真。
刚一接手通政司,便带领着通政司一众大小官员投入到大明第一份报纸的制作当中……
……
而煤炭那边也有了眉目。
朱樉给朝廷传回了一道文书,详细讲述了他到山西安太堡之后的的情况。
按照朱元璋的交代,朱樉到了安太堡之后,便联系了当地的地主乡绅以及富商,向他们展示了蜂窝煤的妙用,毫无疑问的,那些地主乡绅以及富商垂涎不已,随后朱樉顺理成章的提出股份制合作的方式。
虽然只带了五十万两银子的启动资金去,但是有了股份制合作的模式,一点也不差钱。
有了充足的资金,一切就都好办了。
山西,是大明重要的人口和纳税大省,因为这里受到改朝换代战乱影响最小,加上这些年正好风调雨顺,所以这里成了元末明初最为富庶的地方之一,而且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听说这里富庶且不受战乱之苦,大量的百姓涌入这里,所以,现在的山西已经是人满为患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明初大移民。
人口多,有好处也有坏处,对于朱樉想要发展的煤炭产业而言是有大好处的,因为劳动力充足。
充足的资金,充足的劳动力,朱樉的安太堡露天煤矿一下子就做起来了。
而且进展非常的快。
经过了一开始的开荒建厂之后,很快便进入了大规模开采的阶段,开采出来的煤炭进行分类之后做成蜂窝煤。
现在蜂窝煤已经有了一定的储量,只等着天冷开卖。
朱元璋看得开心。
不过朱樉在最后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煤矿的挖深,矿井里出现了地下水,开挖前或者开挖的过程中经常要抽水,因为这个影响了开挖的效率。
朱樉也就提了一句,并没有深入去说,朱元璋也没有太在意,在他看来,做事业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大大小小的问题。
在这之后并没有多久,又传来了一个让朱元璋大喜过望的消息。
那就是朱棡和叶伯巨那边传来消息说,他们按照朱元璋给的图纸,找了民间有名的工匠,从打造精钢开始,一点一点的,终于将燧发枪给做出来了。
“走,去校场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