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从始皇陵逃出的长生草免费阅读 > 第181章 后汉(第1页)

第181章 后汉(第1页)

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四个政权,存在于947年至950年,历时四年。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建立

后晋灭亡后中原大乱,时任后晋河东节度使的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称天福十二年。同年六月,刘知远进入汴州建都,建元乾佑,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政治

重武轻文:高层掌权者重武轻文思想严重,武将掌权,致使文武斗争激烈,如杨邠、郭威任正副枢密使,他们轻视文臣,甚至曾想杀掉宰相苏逢吉。

内部斗争:刘知远去世后,其次子刘承佑继位,因其年幼,朝政被刘知远时期的重臣把持,君臣之争激烈,刘承佑最终诛杀杨邠、史弘肇等,但随后郭威起兵反叛,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

经济

后汉统治者没有施行有效措施恢复生产,而是加重赋税,盘剥百姓,如三司使王章大幅提高“鼠雀耗”“短陌钱”等税收,还规定私贩盐、矾、酒曲者处死,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军事

乾佑元年三月,后汉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镇先后举兵造反,刘承佑派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分别讨伐,久未平息,后郭威前去攻打,于乾佑二年夏平定叛乱。

司法

后汉统治者用严刑酷法管理百姓,如苏逢吉制定“贼盗法”,规定杀掉为盗者的本家和四邻、保人全族处斩,后因被指责才勉强去掉灭族一项;青州节度使刘铢行刑时,采用双杖击打犯人,且按犯人年龄决定刑罚轻重。

外交

对契丹:后晋刚灭亡时,刘知远曾遣使去契丹交好,建国后则以抗击为主,借此获得晋朝旧臣的支持,并多次反击契丹在边境或其他地区引起的动乱。

对其他国家:后汉在其他国家面前保持正统地位,对吴越等国加以封号并认同其地位,但抑制其势力发展;与南唐交往较少,曾因南唐要求后汉赦免叛将李守贞而断交。

刘知远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开国皇帝,895年出生于太原府,948年去世,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刘知远自幼体弱多病、沉默寡言。他曾是李嗣源手下的偏将,后成为石敬瑭的押衙。在与后梁军队交战时,刘知远曾救石敬瑭一命,二人关系更为紧密。

助石敬瑭建后晋:石敬瑭欲反后唐时,刘知远支持并出谋划策。石敬瑭向契丹称臣称子借兵,刘知远虽不同意称契丹为父,但仍助其建立后晋,凭功历任检校司空、河东节度使等职。

建立后汉:契丹灭后晋后,刘知远先向契丹奉表投降,后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待契丹北撤,他进入汴州建都,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之后,他亲率大军围攻杜重威,收复魏州,统一黄河流域。

政治统治:刘知远统治期间,任用酷吏,如苏逢吉等,且对藩镇多采取拉拢政策,造成民不聊生,国家有分裂之势。

人物评价:北宋史学家薛居正等认为刘知远嗜杀成性,无君王之德。司马光也评价他不仁、失信、不用刑惩奸,导致后汉国运不长。

苏逢吉制定的贼盗法规定,凡盗贼所在本家及邻保皆要被族诛,后在众人指责下,才勉强去掉灭族一项。具体如下:

背景:当时天下盗贼蜂起,后汉朝廷为此担忧,刘知远曾下令盗贼不论赃物多少一律处死,在此背景下,苏逢吉草拟了更为严酷的贼盗法。

影响:此贼盗法过于严酷,引发了诸多问题。如郓州捕贼使者张令柔依据该法,处死了平阴县十七村的数百名百姓,导致大量无辜者被牵连诛杀,使得天下因盗杀人的情况愈发泛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刘承佑是汉高祖刘知远的幼子,后汉的第二任国君,即汉隐帝,在位仅两年。以下是其相关介绍:

登基背景

948年,刘知远临终时,因担忧皇太子刘承佑柔弱,便册封宰相苏逢吉、枢密使郭威及殿前指挥使史弘肇等为顾命大臣,以辅佐刘承佑。

在位举措

面临困境:刘承佑即位后,首辅大臣苏逢吉被郭威、史弘肇架空,杨邠等武夫入朝为官,刘承佑因此寝食难安,对郭威等人心怀不满。

引发政变:950年底,辽军犯境,郭威率军至河北御敌,刘承佑与苏逢吉趁机诱杀史弘肇、杨邠,并诛杀郭威家眷,郭威得知后,在将士的拥戴下以“清君侧”为名起兵,直捣开封。

结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