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还有半部是《抡语》。】
【孔子:一个2。21米高的山东大汉。
他建立了一个叫做儒家的帮派。
帮派设立了72个堂,收了3000名小弟
还给道上制定了规矩名曰《论语》又名《抡语》】
【后人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
【孔子,一个能徒手举起四百斤城门,身后跟着三千小弟,更有七十二大将建立七十二堂口,勇闯数国,令各国君主无不笑脸相迎的男人。】
天幕下。
孔子:???
看着自已这接近十尺的身高,以及跟在自已自已身后的七十二个贤人,以及自已那三千弟子,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自已讲道出行,三千弟子跟随,沿途各国君主无不对自已以礼相待。
可现在被天幕这么一搞,孔子都有那么一瞬间感觉,他们对自已客客气气的,是不是被自已这高大的形象,以及跟在自已身后的三千大汉(弟子)给吓住的了。
【所以儒家所说的仁兄德才兼备的真正意思是:仁胸、德背、才肩。】
【仁胸:指的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战斗,使胸前的肌肉隆起一个仁字。所以古代儒家弟子见面会互称“仁胸”,只不过后来者资质愚钝,无法做到,于是,后来逐渐演变成“仁兄”。】
【德背:指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战斗,使背部的肌肉隆起一个德字。】
【才肩:指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战斗,肩膀的肌肉隆起一个才字。】
【所以贤人的基础标准是“仁胸德才肩背”,后世演变成“仁兄德才兼备”。】
看着天幕的孔子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我是这意思?
一众弟子看着孔子那魁梧的身躯,也陷入了沉默,然后一个个纷纷张大了嘴巴:(?O?),夫子,原来仁兄德才兼备是这意思啊!我们悟了。
【所以《论语》应该是这样翻译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你学我的武功,不学我的思想就会迷茫,你学我的思想,不学我的武功,就会被别人打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走,只要其中有一个人是我,战力就相当于一个师。】
“还能这样解读?”
大明,朱元璋惊呆了。
“咱老朱读书少,你可别骗咱。”
作为平民出身的他,从小就没怎么读过书直到后来当了皇帝才开始恶补知识。
儒家的经典著作《抡语》他自然是读过的。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他要是没记错的话意思好像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因为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行走时,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吧!
朱元璋不由的砸吧砸吧嘴,反复揣摩着天幕上解读的抡语。
虽然和那些儒家翻译的不一样,但相比起那文绉绉的论语,朱元璋感觉这个抡语才更适合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翻译:但凡打架,只要犹豫,对面就站起来了,不犹豫便能直接把对面打飞。】
【“颜渊丧,子曰,噫,天丧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