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李清照的诗 > 他到底是个诗人(第1页)

他到底是个诗人(第1页)

一贬官不一定是坏事,复官也不一定是好事。皇命紧急,赵明诚不便带着家眷资产同行,夫妻俩不得不再次分离,依依话别。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对这次夫妻别离的情形写得极为真切。那一幕,每个细节、每句对白、每个场景,都深深刻在她的记忆中,历久弥新,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痛。

时为六月十三日,江烟浩渺,晓风残月,赵明诚将老妻送至船上,自己独立岸边,“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

李清照或是为了调和气氛,忽然又起“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之虑,很想问问丈夫:我和金石文物,哪个更重要。

遂问:“如果中逢战乱,我当如何?”

满心以为赵明诚会说:“只要你安全,怎么都好。”没想到,嗜金石如命的赵明诚竟然真个想了许久,郑重回答:“战乱来时,从众逃亡。必不得已时,可以先弃大件辎重,次则弃衣被,再次可丢下书册卷轴,再次是古董珍器,但你要记住了,那些珍贵宗器可不能丢,要随身抱负,与身俱存亡。”

这简直就是“物在人在,物亡人亡”。最后还补了句“勿忘之”,打马别去。

李清照气结。可是自己的老公自己最了解,知道他并非不在意自己,不过是强调那些器物的重要而已,便认真将这番话字字句句,细细记在了心上。

这同时也让我更相信“缒城宵遁”只是个讹传,以赵明诚的单纯执着,就算舍得下老妻李清照,可舍得下他的宝贝收藏?

他是将珍贵宗器看得比命还重的,吊绳下城时,可如何抱负宗器“与身俱存亡”,只怕连份《赵氏神妙帖》都来不及带吧?

历史的真相永远无法窥知。

且说满载了金石文物的船只顺流而下,李清照望着赵明诚的背影打马疾驰,渐行渐远,那是她最后一次看到丈夫生龙活虎的身姿。

彼时,她怎么都不会想到,再见面时,他已然形容枯槁,病入膏肓。

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对建康来说,注定是个乌云蔽日的月份,因为忽然流行起了疫症,连三岁的太子也染上了。

这是赵构唯一的儿子,原先在母亲胎中时,就因为受战乱所累动了胎气,体质一向柔弱,如今感染风寒,自然更是令人忧心。整个建康行在都笼罩在一层小心翼翼愁云惨雾的氛围中,宫人来来往往,几乎大气不敢出。

偏偏就在这天,一位粗心宫人竟然在行走时踢倒了金香炉,突如其来的震响惊得病中的小太子猛然惊厥,抽搐不已,没坚持到天亮就亡了。

此后,赵构后宫再也无人受孕,于是赵构只得寻访了太祖赵匡胤流落民间的后裔子孙,带入宫中养育,立为太子。此为后话。

且说赵明诚一路冒暑奔驰,来到皇帝驻跸的建康行在后,竟然也染上了疫症,病来如山倒。他是个急性人,只望病情一时就好,遂服了大量柴胡、黄芩等凉药降热,反而导致腹泻不止。疟疾加上痢疾,危在旦夕。

七月末,李清照接到来信,听闻丈夫病重,不禁心急如焚。

当即乘船东下,一昼夜赶了三百里,来到建康时,赵明诚已经病得支离憔悴,奄奄一息。

虽然李清照衣不解带地服侍,然而赵明诚已不可救,八月十八日,取笔作诗,绝笔而终,竟没有留下一字遗言。

时维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终年四十九岁,逝于建康。

他,到底还是个诗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