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少峰说:“明远回来了,这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
“这么说,也有点儿道理。明远走这么多年了,突然回到了滨镇,真是出乎意料。”乔连封明白了田少峰话中的意思。
刘明远被田少峰和乔连封你一句、他一句调侃的话逗笑了。他说:“你们说来说去,怎么转向我了?我回到滨镇,跟太阳有什么关系?”
“你离开滨镇时多大年龄?”乔连封问。
刘明远说:“十八岁。”
“记得这么清楚吗?”乔连封没想到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刘明远还记得是在多大年龄离开滨镇的。
刘明远解释说:“我十六岁参加工作,在连队干了一年,又在机械制造厂工作了一年,就离开滨镇了。如果单纯记哪年走的,不好记,也记不住,但是在滨镇工作这两年好记。”
“当时你在厂里学的是电焊。你的技术挺好,走时主管生产的厂领导还有点儿不太同意放你走。”乔连封回忆地说。
刘明远调侃地说:“厂领导关心我,外面的世界复杂,担心我被人骗了。”
“你走对了,要不现在还不一定什么样呢。”乔连封说。
乔连封是跟刘明远在同一年进入滨镇机械制造厂工作的。当时厂里为了未来发展,公开招收了一批年轻的学徒工人。乔连封在机修车间修车。他家住在镇里,有时候刘明远去他家玩。
刘明远还没来得及告诉乔连封他回到滨镇了,乔连封怎么就知道了呢?乔连封来是出乎他意料的。他纳闷地说:“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他说的。”乔连封一指田少峰。
田少峰说:“我刚走出家门,他给我打电话商量明天去河边钓鱼的事。我说你回来了,正要来宾馆……”
“明远告诉少峰,不告诉我,看来跟少峰的感情比我好。”乔连封挑礼地说。
刘明远说:“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你呢,电话得一个人一个人打吧。”
“明天不钓鱼了,陪明远。”乔连封说。
刘明远说:“你们该钓鱼还是去钓鱼。”
“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得陪你好好转一转。”
刘明远不解地说:“你们一个在连队,一个在镇里,怎么认识的?”
“机械制造厂倒闭后,人员分流了,有的人被分到了连队种地。我的稻田跟少峰的稻田距离不远,我们经常在一起干活、喝酒、打牌。”乔连封说。
刘明远在田间干过一段时间农活,了解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他不愿意干农活,也认为自己不适合干农活。他说:“当时你没想过干别的吗?”
“滨镇人口少,交通闭塞,做生意不行,又没效益好的工厂,上班不行,办公室的工作找不到,种地相对比较适合我。”乔连封说。
刘明远赞成乔连封的观点。他正是感觉在滨镇生活和工作选择面窄,看不到太好的前景才离开的。
中学毕业后他成为生产连队的工人。生产连队只有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每月发工资,普通工人以种田为业,不发工资,医疗及养老保险都是从上交给国家的粮食收入中扣除。他不愿意种田,而滨镇政府机关等每月发工资的单位里要么是大中专毕业生,要么是有社会关系背景的,像他这种既没学历,又没社会关系背景的,很难找到在办公室工作的岗位。虽然他后来调到了滨镇机械制造厂工作,每月领工资了,但是机械制造厂的效益逐年下滑,前景不乐观。他在迷茫了一段日子后,决定离开滨镇,外出寻求发展机会。
田少峰对乔连封说:“我挺佩服明远的。”
“我有什么值得佩服的?”刘明远说。
田少峰说:“当时在滨镇还没有哪个人放弃在国营单位的工作,孤身一人到外地打工的呢。”
“我是被逼无奈,才远走他乡。”刘明远说。
田少峰反驳说:“可算了吧,谁逼你了?当时你已经调到机械制造厂上班了……”
“机械制造厂好吗?”刘明远故意问。
田少峰说:“那时能进机械制造厂工作就非常不容易了,没社会关系根本进不去。”
“看过小说《围城》吗?”刘明远问。
田少峰笑着说:“咱是农民,只知道种地干活,看啥小说呀。如果看小说,也是看金庸的、梁羽生的、古龙的、琼瑶的,也不看你说的这种。啥《围城》不《围城》的,你有话就直说,别绕弯,一绕弯,我的脑子转不过来,就绕迷糊了。”
“当时是有人想进机械制造厂工作,但是也有人想离开机械制造厂,另谋生活出路。”刘明远说。
田少峰说:“你不愧是在大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说话都文绉绉的,咱农民听起来费劲。你把话说得直白点儿行不?”
“你没有在机械制造厂里工作过,不了解当时情况。当时厂里经济效益逐年下滑。虽然每月发工资,但是工资太少了,没等到下个月发工资,钱就花完了。”刘明远叹息地说。
田少峰说:“你走对了,现在那几个大厂全倒闭了。”
乔连封跟田少峰的看法相同,点着头说:“明远这种魄力一般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