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大明求生记动漫叫什么 > 第四百二十三章 大工厂大机器(第1页)

第四百二十三章 大工厂大机器(第1页)

谢御史让随从送上了名帖,过了良久门子出来说道:“老爷不在府中,不过夫人吩咐王管家做好接待。”此时府中周辰宇管事出来迎接谢御史一行,迎入正厅中堂,双方坐定后,吩咐上茶,周管事询问谢御史找老爷何事,说明老爷去往东胜卫多日,如果是朝廷有什么紧要事的话,可差人让老爷回来等等客套话。

谢御史也不客气直接说明来意,要参观几个工厂,点名炼铁厂,蒸汽机车辆厂,玻璃厂,周辰宇一听脸色为难,就说道:“此事还得请示老爷才行,容在下报知。”说完就起身往后院偏厢而去,谢御史心想是去通报夫人,其实周辰宇做为平安府管事,有自己的书房,是去书房给老爷电话请示,不一会电话就接通了,周辰宇把事情说了一遍后,对着电话连连点头称是,是,是。。。。。。。

过了好久才放下电话,连忙转到中堂说道:“已经电话请示过老爷,老爷说了,让在下陪同前往工厂参观等一切事宜。”

谢御史一听又是那种传说中的电话,起先还在怀疑平安伯不想见自己,找借口让主事来应付,看周管事的神情似乎不像是假装出来的,不由感叹真的很神奇,平安伯远在百里外的东胜卫,就这样不到一盏茶时间通上话了,真的不敢想像啊。这几天下来谢御史已经有点麻木了。所以也没有表示出惊讶。

不一会王管家就招来了一辆四轮马车,这种马车谢御史早就在街上看到过,很是轻巧,轱辘比以往的要小很多,在车的下面,车的中间两边开门,坐上去后是面对面皮制软座椅,可容座六人。四周都是玻璃窗,里面很亮堂,还有窗帘,往前可以隔着玻璃小窗口看到赶车的车夫,这车只要一匹驮马即可。

车轱辘是用橡胶轮胎,加上弓形钢板减震,配合着软座椅,座在车内不会感到特别的震动,也不会左右摇晃的厉害,确实很舒服。说真的谢御史还是第一次座这样的马车。

很快就来到了前店及后店的大片工业区,这里依靠无定河边,座落着谢御史要参观的三个工厂,其规模极大,沿着无定河绵延三十里,一直到上盐湾,有一条铁轨贯穿着炼铁厂,蒸汽机车辆厂,玻璃厂和水泥厂,这些厂也是跟平安镇一起最早建立的,已经二十多年了,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中间不知扩建了多少,从开始的黄土围墙,芦苇棚子,慢慢地改为砖墙结构,后来使用水泥钢骨立柱,厂房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高,想要观看全部可能需要好几天,谢御史不知啊,以为是当前大明在别的地方那种作坊,不要说参观了,什么都不看就是走一圈,这三十里地也得花一整天。

首先就是炼铁厂,光是炼矿的“高炉”就大大小小几十座,每一座高炉边上是巨大的烟囱及配套的设施。仿佛无穷无尽般,就目前每月的产铁量就能抵上整个大明好几年的产量。

其实大明的冶铁业非常发达,铁产量远超其他国家。例如,官营遵化铁场的大鉴炉高有一丈二尺,一炉能溶矿砂两千多斤。就当前有10座炼铁炉投入生产,年产铁49万斤,炒钢炉20座,年产熟铁21万斤,钢铁6万斤。

可是现在谢御史看到的这个炼铁厂,年产钢铁的产量翻了好几十倍,达到了22万多吨。生铁产量为21,000吨,熟铁7100吨,钢产量为1900吨。

如果要达到这样的产量估计人口就要几十万,可是在这里似乎没有这样多的人口为何?

周管事一边陪同着,一边讲解起来,给谢御史解惑说道:“我们大明的炼铁厂,按炼铁的要求,花费人工最多的地方就是运输,装卸,破石等环节上,就说光一个破石粉碎,要把矿石打碎一万斤的话,就需要精壮劳力千人,花上一整天才行,可是现在有专门的矿石粉碎机,这种粉碎机分成震动挤压式及震动鳄式,效率极大提高,把矿石打碎一万斤的话,不到一个时辰,要是这样的破碎车间有好几十个的话,那么一天下来就是几百万斤,重要是人工极大减少,一台机器几十人而已。”

这是在平安镇的炼铁厂,如果加上榆林的炼铁厂,神木的炼铁厂一起就是41万多吨,还有陕西,山西采用平安镇新的炼铁技术的私炼厂就更多了,虽然这些厂所产的全是生铁为主,如果加在一起的话有六十多万吨。

每一个厂房内,那种用钢铁架子的巨大葫芦吊及各种鼓风设备,出铁水的轨道星罗棋布,到处都是排水及给水的铁管,就像是一张网一样架在空中,整列的火车拉来的矿石在加热破碎,蒸汽机拉动着一根根铁锭吃力地在轨道中前行,光一个货运场,就是一个巨大的场地,满眼全是铁轨上装的矿石车在地上蜿蜒着。。。。。。。

啊,啊,啊,这是何等的壮观,谢御史一行在夕阳下,被阳光照着的铁轨泛出耀眼的红光时,身子骨被震撼了,整个人仿佛石化了。

等谢御史一行走马观花般地一圈下来,只是观看了一个炼铁厂的一角而已,天色也就晚了。不得不回了,既然谢御史的身份公开了,当然周辰宇管事代表平安府尽地主之意,谢御史一行顺理成章地住进了平安府前院客房,等待着平安伯回来议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留给谢御史一行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就好比当年晚清重臣李鸿章第一次赶往美国,看到美国城市的高楼大厦时为之震惊那般。

此时的章子俊正在百里外的东胜卫练兵,当然练兵自有各营各连的长官负责,褚茂林一手抓,章子俊主要是统筹,排兵布阵,这里说的排兵布阵是指分配把军队的各团营驻守地。还有被围起来的几个河套内鞑靼部落问题,一共是两个大部落及十几个小部落,其中红海子部落人口达到六千,另一个是永谢布,这个部落前面章回中已经说过,永谢布的发展变化就是个典型,这个部的首领癿加思兰,原是西部蒙古的一个小部,名"野乜克力"的首领,部众仅有三四百人,住牧在土鲁番地面,天顺间(145~1464年)移到哈密城外巴里坤地方,成化初(1465年),进入河套地区。占据了鄂托克旗,在迁徙过程中,部落就不断壮大发展,成化十一年,立满都鲁为可汗,部众增至数万。

对这样一个大部落,章子俊只是陶里庙以北乌审旗以南在一个御虏堡的地方,布了一个直属营,防止满都鲁东进榆林,朝廷在盐池,定边,靖边筑有边墙及明军。

为了稳住满都鲁早就派人去“安抚”,可以在现有划定的地方放牧,可以用牛羊及畜牧产品跟商队交换生活物资,可以在区域内赶场。不能联络河套外的鞑靼部落,不能越过黄河。如果想要去往黄河对面也不阻拦,主要隘口,渡口,道路都有明军把手。只能出不能进的三可以,二不可的政策。

这个政策着实让围起来的鞑靼部落为难了一阵子,特别是满都鲁部,从先前的惊慌失措,拼命跑了几个小部落后慢慢地平静下来,明军只是静静地看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生活用品的到来,发觉留在此地比原先的生活要好许多,首先是食盐,稠布,铁锅,取暖炉,还有各种生活用品,比如杯子,棉被,刀具,做工精良的皮鞋,粮食,各色各样的调味品,茶叶,药材等,都可以用皮毛及牲口交换,似乎在一夜之间,以前想都不该想的东西唾手可得,让许多部落陷入了去留的犹豫,从最先的拼死一搏,杀开一条血路,到后然的观望不决,再到现在留下来似乎还不错的感觉。

鞑靼为何每年都要举兵南下劫掠,不就是能渡过难熬的冬天吗?冬季对古人来说就是一个鬼门关,如果在冬季来临前,不劫掠一点物资,那么可能就会面临死亡,只能拼着性命南下抢人,抢粮,抢一切可用的东西。

现在好了,明人商队沿着冒着浓烟的铁车,收买了一个小部落后,到了一个新建的乌审旗的地方,又换成了大队驴马车商队四出,带来了丰富的物资,要什么有什么,无能是交换还是用银子都能换到自己所要的,而且价格便宜公道,这样的话谁还去拼命死战。

这些年来满都鲁部也摸清了榆林的明军不好打,南边盐池的明军有边墙挡着也不好打,加上东胜卫被明军占领,据逃到此地的几个小部落说明军的势力很大,火器厉害等等,着实老实了几年,满都鲁把大部分的部落分布在黄河边的乌海至鄂托克一线。

喜欢大明求生记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明求生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