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致工匠的优美句子 > 18 匠人准则 认准与干成(第1页)

18 匠人准则 认准与干成(第1页)

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

很多人问我,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到底该学点什么才更容易拥有立足之地?考律师,学会计,还是读MBA?

我的答案是:读书的时候选一个好专业,踏踏实实地学点东西,打好基础,不要着急去做什么事。毕业后可以给自己几年的选择期,尝试着做几份不同的工作,看看哪个最适合自己,然后选择其一,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有些人按照我的说法去做了,可太侧重于“尝试”,三天两头跳槽,忘了思考和选择。然后,回头来对我说:“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您说的办法真的可行吗?”尽管年轻是资本,可以有诸多尝试的机会,但这个选择的过程不要太长,最好不要超过28岁。唯有让自己练就“一技之长”,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拥有别人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想成为强者,必须集中所有的时间、精力和技术做好一件事。尤其在最初的阶段,不要以赚钱为目的,也不要以出名为追求,而是要以成为某个领域中最顶尖的人作为标准。如果总是什么都想做,那往往什么也做不好。

??

我曾看过一篇名为《一辈子认准一件事》的文章,一看就引起了共鸣。

一个年轻人从外地农场调回城市后,做了10个月的炊事员,在冷库里干了两年,后来又进入夜大读中文,熬到了35岁终于从基层冷库晋升为某食品供应公司的宣传干事。当时,他没有房子、没有结婚,也没什么存款,对前途和人生充满了迷茫。

有一天午间休息时,他在窗口看雨景。这时,他看到了三个穿着不同颜色雨衣的拉锯工人。他们卖力地拉着锯,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待到第二天,他又在窗口看风景,烈日下有三顶黑色的太阳帽,依然是昨天那三个拉锯的工人。

到了第三天,好奇心促使他下楼去找锯木厂。走到近处,他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个60岁左右的老人和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卖力地锯着树,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

他走上前跟老者搭话:“老师傅,这两位是?”

老人说:“一个是我儿子,一个是我侄子。”

“您一辈子都干这活儿?”

“嗯,快50年了。”

“锯这树段有什么用?”

“给菜场、肉店做砧板。”

“家里的日子怎么样?”

“这看咋说了,比最好的还差点,要比先前那可好多了。别看我这俩孩子,他们正攒钱买摩托车呢!”

“这活儿很苦吧?”

“苦!可我干了一辈子也没累死,倒是身板挺硬朗的。其实也不苦,咋说呢?就说我这侄子吧,他爸是我的大哥,年轻时啥都干过,木匠、皮匠、铁匠、吹喇叭、抬棺材、抬轿子、唱戏跑龙套,还当过几天村办教师,可都是没干两天就辞了。直到后来才真正苦上了,就会躺在床上吹烟圈、叹大气。渴了,喝烧酒,醉了,打家里人。没活到40岁就走了,嫂子说他这辈子是发愁愁死的??”

听到这里,年轻的他竟接不上话了。他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中学读书时学过的文章《落花生》:人,应当像“落地花生”,扎扎实实。

中文系毕业的他,最喜欢的事情是写作,只是早先在农场度过的年头,已经让他吃够了苦头。

之后,他就像那位锯木的老人一样,认准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停地写字,用写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以写字为人生的第一乐趣。他写了上万篇成稿和半成稿。再后来,他离开单位做了一名专业的撰稿人,以写作为谋生手段。然后,房子、车子、孩子都有了,日子日渐好起来。每次说起自己的经历,他都会想到那位锯木老人,并由衷地感慨: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样样在行,认准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就是成功。

任何行业都是博大精深的,足够花费一生的精力去钻研和奋斗。

大师级别的人物也只是某一个领域内的大师,而不是全能的人物。曾有人向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请教成功的秘诀,他的回答是父亲给予的一句教诲:“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去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