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橘子依一脚 > 菊花 唐 元稹(第1页)

菊花 唐 元稹(第1页)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先描述秋菊之多、花开之盛仿佛陶渊明家,以及诗人专注地看花时悠闲的情态;后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全诗构思新颖自然,笔法巧妙,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教室里,先生正在给学生们讲解这首元稹的《菊花》。先生摇头晃脑地念着诗句,手中的戒尺不时轻点桌面以作强调。

台下,阿福眼睛紧紧盯着课本上的诗句,心中却想着自家院子里那几株刚种下的菊花苗。他满心期待着它们长大开花,像诗里描写的那般满院芬芳。课后,阿福迫不及待跑回家,蹲在菊苗旁,小声嘀咕着:“你们要快快长呀,俺也想看到‘秋丛绕舍似陶家’的景象哩。”

日子一天天过去,菊苗渐渐长高。阿福每日精心照料,浇水施肥从不怠慢。秋风渐起时,菊苗终于冒出了花苞。阿福乐得整天守在旁边,就盼着花开那日。当第一朵菊花绽露花瓣之时,阿福兴奋得满脸通红,冲进屋子喊道:“娘,咱家的菊花开咯,真真是好看极了,怪不得元稹先生如此喜爱菊花嘞。”

作品原文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⑴,遍绕篱边日渐斜⑵。

不是花中偏爱菊⑶,此花开尽更无花⑷。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舍(shè):居住的房子。陶: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⑵绕:走曲折的路。这里是转游的意思。篱:篱笆,用竹、木、芦苇等编成的围墙或屏障。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⑶偏爱:不公正、不平均的爱。

⑷尽:完。更(gèng):复、再。

2

白话译文

逐句

全译

丛丛秋菊环绕屋舍,好似陶潜家。围绕篱笆转游,不觉红日西斜。

并非我在百花中对菊花特别钟爱,只因为它开放以后,再没有花。2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赏菊之作。在旧时诗文中,常将菊花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象征。此诗即为其中之一,约于贞元十八年(802)作于长安。

2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陶渊明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就集中到菊花上来。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橘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3

名家点评

宋代吴曾:“李和文公作咏菊《望汉月》词,一时称美。云:‘黄菊一丛临砌。颗颗珠露妆缀。独教冷落向秋天,恨东君不曾留意。雕栏新雨霹。绿藓上,乱铺金蕊。此花开后更无花,愿爱惜、莫同桃李。’时公镇澶渊,寄刘子仪书云:‘澶渊营妓,有一二擅喉啭之技者,唯以“此花开后更无花”为酒乡之资耳。‘不是花中惟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乃元微之诗,和文述之尔。”(《能改斋漫录》卷一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