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读过书的人和没读书的人的区别 > 从小说到电视剧(第1页)

从小说到电视剧(第1页)

中国作协十楼的这个会议室,是文学的福地。经过在这里的评价和鉴别,作品就有了定位和归属。

3年前,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社和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这里联合召开了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研讨会,今天在座的一些专家参加过上次的会议。当时研讨会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敬泽副主席说,这是一部大书,那些人、那些精神形象,是立得住的。陕西的评论家李国平说,《人世间》是一部和时代相匹配的大书。

我还记得,2016年的秋天,我陪新上任的中青总社社长皮钧同志来拜访铁凝主席,向铁主席汇报了梁晓声写作新长篇小说的情况。铁主席很关切地叮嘱我,听说他身体不大好,望他多加保重。后来,晶明副主席还专程看望过晓声。

文学出版工作,一向得到中国作协的有力支持。我们中青社的看家书《红岩》,就是当时的文学编辑室主任江晓天从中国作协的新中国成立10周年重点创作计划中发现出版线索的。当然这是线索之一。梁晓声的新长篇,以《共乐区的儿女们》的暂定名,成功入选了2017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还入选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人世间》刚刚面世,《文艺报》就发表了梁晓声的创作谈和我撰写的评论。接着是《人世间》研讨会的召开。再接着是在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中,《人世间》获奖并名列第一。至少从《人世间》的一系列文学遭遇中可以看出,中国作协确实是在真情关爱作家,真心求贤若渴、慧眼识珠,体现出对精品力作和文学高峰的倾情投入。我作为长篇小说《人世间》编辑出版的主要操作者,深深感受到了文学的温暖和情谊。

《人世间》写的是平凡人的不平凡。《人世间》的出版,也可以说是平凡的出版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出版事。文学作品出版了,经过文学的评判,发扬光大在其他艺术门类,包括影视和新媒体,这是必由之路。

我在这里顺便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世间》的发行情况。主要是想说明文学评价的重要性、影视传播的重要性。《人世间》从2017年11月出版到获“茅奖”之前,发行了4万套;获“茅奖”

之后,截止到去年年底,发行了16万套。今年开年的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发行了22万套。电视剧开播以来,当当、京东两个电商平台的实际销售为5万多套,这是截止到昨天(2022年2月27日)的数据。《人世间》出版以来,销售码洋已经超过1亿元。

可以说我们共同创造了又一个原创长篇小说的发行奇迹。《人世间》正在从文学的专业阅读走向广泛的社会阅读。

《人世间》从小说到电视剧,一路走来,广受关注。这充分说明了做好文学原创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彰显了优秀影视作品强大的社会调动能力。《人世间》从写作到出版,到得到文学方面的充分肯定,到电视剧的热播,到新的可能性呈现,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启示。

《人世间》从高质量出版到现象级文艺传播,它是怎么做到的?我想,《人世间》作为一个现象级的存在,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好的文学作品,要有厚实的现实生活品质。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世间》里有年代感、时代感、生活感、命运感。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社会层面,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生活场景,都能在《人世间》里得到有力的呈现和表述。用梁晓声自己的话说,从酝酿到完稿,长达8年,他是在通过《人世间》向文学致敬,向现实主义写作致敬。我用我们的话说,《人世间》是梁晓声对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学经验和思想储备的一次全方位的调动。能调动、能带入、能共情,这就是《人世间》所具备的现实品质。

第二点启示是,好的文学作品,要有坚实的文学出版质地。

把一部书稿从文稿形态转化为出版形态,出版者要付出巨大的心力,这包括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对文本的悉心打磨、对图书的专业打造、对产品的精心推广等,这里体现的是出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以前人们总爱说,编辑出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今天看来,这一说法未免小气。作者和编者的关系,本质上是生和养的关系。一株小树苗生在作者的苗圃里,要移植到适当的地方去长大成材,要培土、浇水、除虫、整枝,让它长成心目中的那么一棵树。这是编辑出版要做的工作。所以我说,一部作品,生在作者,养在出版,这才是作者和编者之间的正常逻辑。这样去理解编辑出版工作,我们才有可能把握文化出版的价值和要义。

第三点启示是,好的文学作品,要有成功的艺术转化。《人世间》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同名电视剧功不可没。可以说,艺术转化得越专业、越到位,文学作品的社会效应就体现得越充分。电视剧的热播,拉动了《人世间》在网上的强劲销售。为了让地面店的销售齐头并进,我们做了一个“百城千店,共读《人世间》”的活动,同时举办了《人世间》的书评征文。从大量来稿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很多人是一边看电视剧,一边捧着书,要看人物命运的走向,要看书和剧到底有什么不同。

不少人平时是不怎么看书的,但他们通过观剧,又重新捧起了书。

艺术转化得以成功的秘诀还在于:对原创作品核心价值的深刻认同。我们在出版《人世间》时有一个定位: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同时,我们还有两句宣传语: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这些也同样成了电视剧的宣传用语。

这说明,从出版到影视,我们对长篇小说《人世间》的基本认知,是充分一致的。

出版好一部文学作品,得到文学方面的专业认可和读者的热情阅读,同时通过影视化等艺术手段成功转化和广泛传播,变成全社会共有的文化资源,我认为,这是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的气象和格局。我们坚信,通过全媒体的相互赋能、共同给力,新时代文化一定会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中国作家协会“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上的发言,写于2022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