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是无底的黑洞,当报复的火焰燃烧时,不仅会伤害别人,同时也会伤害自己;报复心是人性的弱点,但是有智慧的人会想办法克制它,阻止它的爆发。因为一旦任由报复心肆虐,我们将会失去理智,由一名受害者演变成害人者。
报复是一种可怕的心理,堕入报复心灵陷阱的人只会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王某是内蒙古赤峰市林西镇一个村的村民。他曾经因为报复他人故意纵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释放后,王某不思悔改,后又因为投毒事件被刑事拘留。
王某和妻子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拌嘴。虽然夫妻争吵不是大事,但是在心理有问题的王某看来就不一样了,因为他和妻子吵架时,身为邻居又是亲戚的赵某经常来调解劝和。王某认定自己之所以经常和妻子吵架都是赵某在背后指使的。于是有一天深夜,王某点燃了赵某家的柴火垛引发了一场大火,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是王某却因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3年后,王某刑满释放。他看到别人都骑着摩托车,腰中挂着传呼机、手机,生活得十分自在,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致富却没有门路,好吃懒做的他又怕吃苦,妻子劝他多下点工夫,依靠勤劳致富,他却当成了耳旁风。由此,夫妻间的“内战”又频频爆发了。有了前一次的教训,再也无人管他家的“闲事”了。妻子时常回娘家向自己的两个哥哥倾诉,这下又让王某的心理越发不平衡,转而对妻子的两个哥哥怀恨在心。
一天夜里,王某窜到了妻子的大哥家,用砖头将他家的玻璃窗全部砸碎。紧接着,王某又跑到妻子的二哥家,把事先拌好的毒药面团扔到了驴圈中。面团被驴吃掉,大驴因为抢救及时存活了下来,小驴却成了王某报复的牺牲品。最终,王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他将因为自己疯狂的报复行为而再次受到法律的严惩。
王某因为心存报复心理,所以他迁怒于人,需要寻找目标来发泄。这种报复心理拥有非常可怕的摧毁力量,王某沉浸在这个心灵陷阱中,无法自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等待他的就只有毁灭。
仇恨就如同一粒火种,一旦在内心深处燃烧,就会越来越旺,仇恨会使人失去理智,变得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也许,我们曾经是一位受害者,但是因为仇恨,我们也会变成一名让人不齿的罪犯。仇恨在一个人身上燃烧多久,就会把他和恨的人绑在一起多久,那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心中的障碍和束缚。一个怀恨在心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恨得很有理,恨得公正,认为不可能恨一个他认为好的东西。但渐渐地,这恨就会把他占为己有。别以为宣泄仇恨和不屑的同时可以撇清自己。其实在恶语出口的那一刹那,被玷污的首先是自己。
仇恨是一个牢笼,会把自己封闭在其中而不得解脱,使自己不停忍受着心灵的煎熬,不停忍受着因为仇恨带来的痛苦。虽然我们可能大仇得报,但是到头来我们的心灵真的解脱了吗?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教导我们学会包容别人,原谅别人,宽恕别人。让一切的仇恨都过去,这不仅是对别人的解脱也是自我的解脱。
宽恕,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学会宽恕就是学会放下仇恨,学会原谅别人曾经对我们的伤害,学会抚平自己心灵的创伤。仇恨只会把心灵的伤口撕扯得鲜血淋淋,唯有宽恕才能感化别人,成就自我。
盛怒、发脾气、莽撞都是丧失理智的行为,因为心中失去了平衡,所以人们表现出了报复心理。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调节我们的心情,我们将会因为报复心而做出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
西汉的主父偃在没有发迹的时候穷困潦倒,连钱都没有地方借。世态的炎凉、自身的困顿使主父偃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仇恨。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报复那些曾经羞辱过他的人。
主父偃一度游历了燕、齐、赵等藩国,可始终得不到任用,这更加加重了他的仇恨情绪。万般无奈的他孤注一掷地来到了都城长安,直接向汉武帝上书。这次的冒险竟然使他大有所获,汉武帝十分欣赏主父偃的才学,立即授他以官职。一年之内,主父偃竟然连升四级,官居显位。
得到权势不久的主父偃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他的报复行动。以往得罪过他的人,他都加以罪名,纷纷收监,哪怕从前只是对他态度冷淡的人,他也不肯放过,甚至不惜置人于死地。
对当初冷遇他的燕国、齐国和赵国等藩国,主父偃更是处心积虑地把一腔仇恨发泄到它们的国王身上。汉武帝的哥哥是燕国的国王,无恶不作、臭名昭著。他先是霸占了父亲的小妾,并生下了一个儿子,接着又把弟弟的媳妇强行抢过来据为己有。主父偃正在为如何报复燕王发愁之际,偏偏这时有人向朝廷告发了燕王这些丑行。主父偃窃喜,“天不负我,给我逮着机会了。”他主动请缨受理这次案件。但是他却假公济私,不仅没有向汉武帝诉说其中的实情,还添油加醋地罗列出了燕王一堆的“罪行”,终于逼迫燕王自杀了事。
汉武帝的远方侄子是齐国的国王,主父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借此荣升为皇亲国戚。但是此番美梦却被齐王无情地拒绝了。对此,主父偃新仇旧恨一起算,他对汉武帝进言:“齐国的物产丰饶、人口众多、商业兴旺、民多富有,这样的大国如此重要,陛下应该交托给您的爱子掌管才可免除后患啊。”主父偃的一席话打动了汉武帝那根脆弱的神经,于是,主父偃立即被委任为齐国的宰相负责监视齐王的一举一动。这正好成就了主父偃的私心。他一上任便开始捏造罪名,对齐王肆意陷害。最终,吓得齐王自杀身亡。于是主父偃就剩下了最后一个报复的目标——赵王。
不过,赵王对主父偃的意图早就有所防备。索性来个先发制人,跑到汉武帝那儿揭发主父偃贪财受贿、胁迫齐王。赵王的这一招让主父偃措手不及,陷入了被动。于是,汉武帝把主父偃收监下狱,虽然在狱中他承认了受贿的罪名,却始终不承认自己曾胁迫齐王。因为他知道一旦胁迫齐王的罪名成立,自己肯定就没了活路。
汉武帝本不想杀主父偃,但是此时主父偃的政敌煽风点火,示意汉武帝一定要杀此人以免留下祸患。加上主父偃平日树敌太多,竟然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虽然主父偃一直不承认自己曾胁迫齐王,以图保住性命好日后东山再起,但是他始终无力翻身,终于,汉武帝狠了狠心,灭了主父偃一族。
回顾主父偃发迹之时,就曾经有好心人奉劝他要多给自己留退路,不要太过霸道,不要对人赶尽杀绝。但是主父偃却不以为然,并振振有词:“人人都有欲望人人都有私心,穷困时连父母、兄弟、朋友都不肯认我,我又何必在意别人的说法!”正是主父偃的这种病态的报复心最终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
客观的环境会导致某些人对世界充满怨恨,导致他们形成报复心理。如果堕入报复的心灵陷阱中,任由仇恨和愤怒腐蚀自己,就会害人害己、不得善终。
在仇恨的折磨中,一个人很容易偏离原本的目标,失去生活的重心。他的一切原则都会围绕着仇恨而开展,斤斤计较于得失之中。这样的人是悲哀的,这样的人生是惨淡的。纵使得到了自己想拥有的,却始终得不到自己心灵的超脱,也始终得不到别人的原谅。
造成痛苦的原因有很多种,“不能放下仇恨”就是其中一种。不能原谅别人,心里就会种下仇恨的种子,从此这些仇恨就会连累到自己的身心,让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越来越多。所以,只有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的压抑,释放心中快乐的因子。懂得为人之道的人,内心世界才是美丽和安宁的。
所以说,一个人的心中不能让仇恨占满了,否则仇恨就会一次次地放大,一次次地膨胀,终有一天它会隐藏你内心的澄明,搅乱你步履的稳键。所以,请记住这个原则:“相信上帝的人应当在生活中体现他们的信仰,而不信上帝的人则应本着爱与正义的原则活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仇恨、超越仇恨!
放下仇恨,带着宽容上路
野猪吃过饭后一直在磨牙,乌鸦看见之后连忙凑上去说:“野猪先生,你的牙齿现在已经很锋利了!我刚刚路过老虎的家,看到它卧病在床,我想你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报复一下。去年,老虎可是打掉了你两颗门牙呢!我都替你憋屈。”
“哦,你说的那件事啊,我都忘了。我磨牙不是为了找谁报仇,我是怕牙齿钝了,冬天没法刨开冻土找食物。”野猪不慌不忙地说。听了野猪的话,乌鸦识趣地走了。
野猪不计前嫌,它的大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气量。只有学会宽恕,放下仇恨的包袱,才能获得长久的快乐。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给自己带来刻骨铭心之痛的人,可能是昔日的爱人,也可能是自己的挚友,或是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但不管怎么样,不管他是无心伤害,还是有意而为之,请不要带着仇恨的包袱上路,因为它会让你付出一辈子的快乐和幸福。
仇恨平息不了仇恨,谬误无法纠正谬误,它们只会仇上加仇,错上加错。仇恨就像是生命的重负,如果人不肯放弃心中的仇恨,无法宽恕别人,她就是自己在仇恨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因为曾经的伤害已成事实,无法从你的生命中抹去,无论你如何憎恨那个人,他也无法感受到,更不可能让时光逆转,一切重新来过。
游妈妈是一位癫病患者,她的老伴中风卧床,她没什么文化,一家人都靠着她给人洗衣为生,生活艰辛。但游妈妈很欣慰,因为她有一个懂事的儿子。可是,这个唯一的儿子,19岁时却在参加一场篝火晚会时,不幸被一位喝醉的少年莫名其妙地拿破玻璃瓶杀死了。可怜的游妈妈,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作为受害者家属的游妈妈,心中万般悲痛,她希望时间的流逝能够让她淡忘一切痛苦,但她始终无法原谅那个杀害自己儿子的人。三年过去了,游妈妈没有一天不思念自己死去的儿子,她的痛苦一点都没有减少,仇恨始终如影随形,让她痛不欲生。
直到有一天,游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突然想起“仇人”今年也已经19岁了,和自己的儿子离去的年龄是一样,如果儿子还活着,应该有美好的前程与希望在等着他,而“仇人”现在还在少年看守所,等他回到社会后,还有什么发展?将心比心,“仇人”的妈妈也一定很难过。
刹那间,游妈妈突然很想去看看这位“仇人”。在朋友的安排下,她到少年看守所见到了那位“仇人”。当房间里只有游妈妈与那位“仇人”时,“仇人”紧紧地抱住游妈妈痛哭起来,不停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游妈妈抱着他的感觉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一刻她的“仇恨”放下了。
等那位“仇人”情绪平稳后,他告诉游妈妈,希望自己出狱后有机会像照顾妈妈那样照顾她,游妈妈听后非常欣慰。她说:“我希望你好好照顾自己的家人,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连同我儿子的未来也延续下去,有空的时候来看看我就好了。”朴实的游妈妈,就这样宽恕了“仇人”,放下了“仇恨”。
此后,游妈妈还是以给人洗衣为生,但是她心里平静多了,也快乐了许多,她相信这个“仇人”会将她儿子的生命延续下去。
游妈妈是个伟大的女人,面对杀害自己儿子的“仇人”,她选择了原谅,这种气度和豁达令人感动,令人敬佩。在她宽恕“仇人”的同时,她也解救了自己,因为—个心中有恨的人,永远不如心中有爱的人明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