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大清帝国版图 > 第二章 步入太平盛世(第2页)

第二章 步入太平盛世(第2页)

设台湾府

“三藩”之乱发生后,郑成功之子郑经统治台湾,内部矛盾发展,内讧不息。自从南明灭亡后,郑氏集团失去了政治方向,一度曾与三藩中的耿精忠结合,后又发生矛盾。郑经死后,诸子争立,郑克塽继位,力量已大大削弱。清政府在平定三藩之后,决定收复台湾,任用姚启圣、施琅等练兵造船,积极准备。

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正式发布武力进攻台湾的进军令。这是康熙针对台湾问题又一次策略上的转变,由过去以“抚”为主的指导方针,进而转变为以“剿”占主导地位的方针。

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有专征授权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起兵,率领精兵2万,230多艘战船,开始进攻台湾重要门户澎湖。

当月二十二日,双方军队进入规模空前的澎湖决战。施琅最终大获全胜,短短的几天时间,清军便攻克了澎湖三十六岛。澎湖激战,全歼郑氏水军主力,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清军胜利进驻台湾,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康熙批准台湾建制,改东宁府为台湾府,下辖三个县,诸罗县、风山县和台湾县。澎湖归台湾府直辖,同属于福建省。关于台湾府县文职官员的任命,康熙批准福建督抚于本省现任官员内挑选,奏请批准调补,三年任满,工作称职,即予优升。

在军事配置方面,台湾设总兵1员,副将2员,兵8千,分为水陆八营。澎湖设副将一员,兵2000,分为2营。每营都与内地编制相同,各设游击、守备、干总、把总等官职。

2-4施琅

为了保障清政府对台湾的政治统一,康熙又专门向台湾派驻了军队,他亲自把时任正黄旗参领的杨文魁选任为第一任台湾总兵官,并且叮嘱他:抚辑地方一定要讲究方法,要保障台湾百姓的安全,使士兵安心驻防工作,团结一致才能使东南海疆得到安宁。同时告诫他,台湾是海上交通要道,往来商贩必然很多,大多又是远洋船舶进行的交易,不要因此私己渔利,导致不必要的事端发生。康熙以高远的目光看到了在台湾驻防的重要意义,为加强对台湾的政治统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两岸政治上的统一,对台湾最大的影响,就是有力地促进了岛上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康熙在台湾实行军屯,不但大大节省了朝廷的粮饷,而且使台湾大片的荒芜土地得到了开垦。此举的实行在于康熙采纳了兴化总兵吴英的建议,让驻台士兵一半巡防操练,另一半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屯田的士兵每人分给三十亩地、一头牛,农忙种地,农闲操练,从而使部队粮食得到稳定的供给。其次是福建沿海农民大量流入台湾,加速了台湾土地的开垦。而第三个方面,清政府采取了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措施,直接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实行了类似于内地的“更名田”制度,解除了开垦土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主观上为自身增加农业收入,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此外,康熙还改革了台湾原有的赋役制度,把原来按田征租、计口纳钱的办法,改成了和内地一样的一条鞭税制,把田地分成上、中、下三等,根据田亩确定税收,再配合田地等级的不同分层征收,使税收更为合理。郑经集团原来对高山族男女一律征税,统一后清廷则免去了对妇女征收田税。这些重要举措,使台岛居民亲身受惠,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文化教育事业也比郑氏统治时期有较大的进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首任知府蒋毓英主持建成台湾府学,后来又建成两所“社学”,在他离任那一年又建立了一所书院,是学者们讲学的良好场所。教育机构的完善为台湾培养出一批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而且康熙特别批准福建台湾府乡试另外编排字号。这年七月,康熙又采纳了福建巡抚张仲举的建议,在台湾郡县之中广泛设立学校,规定府学廪生数目定在20名,县学定为10名,等到培养的人才逐渐多起来的时候,就按照直隶等省的例子补足定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台湾举人陈梦球进京参加会试进入甲戌榜,成为台湾籍第一名进士。

2-5康熙时期的瓷器

康熙在统一台湾以后,为了稳固对台的统治,虽然采取了一些消极的政策,诸如禁止大陆民众渡海入台、禁止人们进入台湾土著人的居住地等等措施,但从整体上来说,台湾地区从此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封建统治制度,促进了当地经济、文教等方面事业的发展,也使大陆东南沿海海防得到了有效的巩固。

重臣明珠

明珠的家族是满族非常有名的叶赫部,不过,到明珠出生时,这个部落早已成为明日黄花,风光不再。他的父亲尼雅哈只得了骑都尉,世职,不能给他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由于历史渊源,叶赫家族与皇室还有着姻亲关系,使得明珠从小就有机会接近皇室。

2-7康熙时期的观音佛像

明珠的岳父是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他一生战功赫赫,但缺少政治谋略。多尔衮死后,他想继任摄政王,曾胁迫多尔衮的属下依附自己,结果被人告发“谋乱夺政”。多尔衮灵柩回京,顺治帝亲迎时,他又携带佩刀,“举动叵测”。议政王大臣会议据此将其囚禁。阿济格竟然想挖洞越狱,并声言要放火烧掉监牢。后来,亲政的顺治帝宣布了多尔衮的十二大罪状,为绝后患,又将阿济格及其已获亲王爵位的第三子劳亲赐死,次子镇国公傅勒赫削除宗籍,其余八子均贬为庶人。很显然,明珠与阿济格之女成婚已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这种姻亲关系绝不可能成为他在官场上扶摇直上的阶梯。一切都要靠他自己。

明珠的罪名虽为朋党,但他的忠心却是可鉴的,他对清王朝付出了几乎一切,但在位及人臣之时,却为了家族复兴留下了永久的骂名,也成为了他永久的痛。他在三藩做乱时,毫不顾及自身,毅然上书议撤三藩,为收复台湾更以身入虎口,为抗击外敌,深入敌区,作为一位文官,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作为臣子,是尽忠的。而其能力还不仅仅在此。

纳兰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十四任今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而后更赐三眼花翎,在“相位”二十载,其能力可见一斑。

2-6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荣辱兴衰,有起有落。但是,由于他在从政晚期,被康熙帝罢相,导致关于他的许多资料都湮没不详。还有,因其子纳兰性德享誉文坛,常被人指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那么明珠似乎就是“贾政”了。这一切,都有待于从史料中逐一厘清,还原一个真实的“明珠”形象。

北京西郊有一块《明珠及妻觉罗氏诰封碑》,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二十四日所立,上面记载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十四任今职。”所谓今职,是指“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从履历上可以看出,明珠真可谓是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了。于是,人们不禁会问:明珠究竟是何许人?是什么样的机缘促成了他在官场上的春风得意?

2-7康熙时期的观音佛像

明珠为人聪明干练、善解人意,又通满、汉两种语言,能言善辩,遇人嘘寒问暖,善结人心。这才是他官场得意的重要原因。

平叛除乱

新疆地区在我国的汉、唐、元朝时期,都直接隶属于中央王朝,并与内地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密切联系。明朝时期,新疆地区被蒙古的瓦剌部所控制。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的经略,主要表现在与属于瓦剌部后裔之一的蒙古准噶尔部的长期战争方面。

明清之际,在我国西北地区居住的蒙古族共分为三大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还在清朝入关之前,大漠以南的察哈尔、科尔沁、土默特、鄂尔多斯等二十四部蒙古人已先后归附了清朝,称之为内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内部又分为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三部,它们都与清朝有着密切的关系,向清朝称臣“朝贡”,被称之为外蒙古。在阿尔泰山以西的漠西厄鲁特蒙古(即明朝的瓦剌部),分为四个互不统属的卫拉特(部):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是杜尔伯特部;在塔城附近雅尔一带的是土尔扈特部;在乌鲁木齐地区的是和硕特部;在伊犁河流域的是准噶尔部。在这四个卫拉特中,以准噶尔部为最强。它们与清朝也保持着“朝贡”关系。

康熙时期,准噶尔的噶尔丹夺得汗位,开始向其周边地区扩张。不久,噶尔丹合并了厄鲁特蒙古四部,接着就开始向外蒙古的喀尔喀蒙古进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打败土谢图汗,占领扎萨克图部,侵入车臣部。喀尔喀蒙古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大喇嘛以各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皆与满洲相同,决定率各部归附清朝。喀尔喀蒙古三部几十万人迁逃漠南,请求清政府保护。康熙帝给以牲畜、茶叶、布匹等物资救济,并把他们暂时安置在科尔沁大草原。清政府命令噶尔丹退还喀尔喀三部的故地。噶尔丹不仅不听,反而进一步开始向内蒙古发起进攻。

2-8噶尔丹

康熙帝召集大臣宣布他决定亲征噶尔丹。他认为噶尔丹气势汹汹,野心不小,既然打进来,非反击不可。1690年,康熙帝分兵两路:左路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出北口;右路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喜峰口,康熙帝亲自带兵在后面指挥。

右路清军先接触噶尔丹军,打了败仗。噶尔丹长驱直入,一直打到离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噶尔丹得意洋洋,还派使者向清军要求交出他们的仇人。

康熙帝命令裕宪亲王福全反击。噶尔丹把几万骑兵集中在大红山下,后面有树林掩护,前面又有河流阻挡。他把上万只骆驼,缚住四脚,让它们躺在地上,驼背上加上箱子,用湿毡毯裹住,摆成长长的一个驼城。叛军就在那箱垛中间射箭放枪,阻止清军进攻。

清军用火炮火枪对准驼城的一段集中轰击,炮声隆隆,响得震天动地。驼城被打开了缺口。清军的步兵骑兵一起冲杀过去,福全又派兵绕出山后夹击,把叛军杀得七零八落,纷纷丢了营寨逃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