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先按照20%算。”
“7。6万平方公里的20%是1。52万平方公里,换算成田地,那就是2280万亩。”
“我关中最好的田地,在精耕细作,有着水利灌溉的情况下,亩产大约是200斤左右(秦斤)。”
“而古希腊是什么情况呢,山多地少,还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这个地中海气候怎么说呢,就是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不下雨,冬天天气冷的时候阴雨连绵。”
“这种特殊的气候,导致他们夏季耕种的时候,没有河水可用,甚至连喝水都困难。”
“陛下,您说这种地方,他的粮食产量能有多少?”
“亩产30斤,我都觉着我说多了。”
“2280万亩的田地,亩产30斤,也就是6万万8千4百万斤。”
“把这些粮食分到每一天,也就是187万斤。”
“一个人一天需要一斤的粮食维持生存,那也就是古希腊最多有187万人。”
“这还是不考虑税收,粮食损耗,天灾,伤病夭折的理想情况下。”
“若是将这些都刨出去,古希腊顶天了也就100万人。”
“一个100万人都不到的国家,如何支撑起来一个庞大繁盛的文明。”
“文明兴起的基础,有一个必备的条件,那就是所处的地方必须是河流性地理环境。”
“只有这种地域环境,才会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也才会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农业的耕种和生活之用。”
“为此,有人辩解说古希腊人基本上不种粮食,而是种植橄榄和葡萄,通过向外出售橄榄油,葡萄酒,陶器,布匹,赚取大量的钱财之后,购买别国的粮食以养活大量的人口。”
“关键是,这种言论还有人信,真是笑死人了。”
“若真如他们所说,古希腊人只怕连50万人都没有。”
“任何时候,粮食都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一个连粮食都需要进口的国家,等同于自已主动把脖子伸到了别人的剑下。”
“咱先不说古希腊周围的国家粮食产量如何,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卖给他们。”
“咱就先说说橄榄油,葡萄酒,陶器,布匹这些东西。”
“他们当这些东西是什么,华夏独有的瓷器,丝绸,茶叶吗。”
“橄榄油这些东西,古希腊能做,别的国家也能做。”
“即使别的国家产量不足,需要向古希腊购买一部分,但这些并非独有奢侈物品的东西,又能挣多少钱?”
“橄榄油,葡萄酒,陶器,布匹和粮食之间,孰重孰轻,他们都傻傻的分不清。”
“他们以为国家和国家之间是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吗?”
“若真是如此,这世间哪里还有有战争,又何必需要国家这种政治组织。”
“国家和国家之间,最终的结局只有征服和被征服。”
“一个不事农业生产的国家,一个粮食需要进口的国家,终将是别人砧板上的肉。”
“当初管仲就是利用这一点,用经济战搞垮了鲁国,给齐桓公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