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仓’简单抹了几把脸之后,便直奔工坊。
没办法,自上一年开始,郡守便下达了来自咸阳的政令,制造军备。
政令上没有明确要求数量,只说全力。
而且,这个全力制造军备的时间长达两年。
仓不明白,秦国虎狼之国,武库之中何时缺过军备。
再者,如今六国已经尽皆归于秦治之下,哪里还有战事可打。
直到他拿到从咸阳而来的图纸之后,仓这才有几分明悟,随之便沉浸其中。
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军备,里面的冶铁之法,锻造之法也闻所未闻。
他家世代从事冶铸之艺,为楚国制造兵器,三年前,楚国覆灭之后,他被编入了百工籍。
因为锻造技艺出众,秦吏便提拔他为郡工师,掌管工坊营造事宜。
只不过他这个郡工师有吏无爵,毕竟他无功于秦。
但无论怎么说,还是他占了天大的便宜,且不说在秦地,想要担任一郡工师之职,至少也得是个五大夫。
就说在楚国,官吏怎么也不会轮不到他们匠人头上的。
仓对此很意外,很高兴,很满足,只要他好好干,秦吏不会无故罢免掉他的职位。
只是,关于这批军备的打造,若只是全力二字,仓还不至于犯愁。
但秦国和楚国不一样,秦律规定,各郡县工匠所做器物必须符合咸阳的标准。
例如,秦国令他们更换量米的陶升时,必须按照咸阳传了百余年的“商鞅方升”为模板制造,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定为一升。
其误差,上下不得超过5%,否则就要受罚。
兵器更是如此,大小,长短,粗细,都需一致。
比如弩机的某个部件坏掉以后,必须保证从辎重中拿到的备用部件可以直接更换修复。
这一规定,实在把工匠难为坏了。
尤其是度量衡的改变,让工匠很不习惯,毕竟几十年的习惯并不是说改就改的,他们稍不注意就会习惯性的按照楚国的尺寸去制作。
来到工坊后,匠人,隶臣、隶妾也都到位。
一声令下,让匠人,隶臣、隶妾各司其职之后,仓也开始了自已的巡视。
并一遍一遍的叮嘱道:“律令有言,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必等也;汝等治器,务必用心。”
“若让上吏检查出不合格者,本工师一定严惩。”
仓不怕找不到粗心大意致使兵甲不合格的工匠。
新的秦律更新之后,每件制作的器物上不止要求写上监制以及相应的官吏名字,也要写上工匠本人的名字,以方便出现问题之后,寻根究底。
虽说主责不是他,但仓依旧不敢大意,秦律对于官吏向来是追究连带责任的,若是出现不合格的器物,他和他的上吏都要受到赀二甲的惩罚。
若是连续出现不合格的器物,他这个工师也就做到头了,他的上吏也要背负上失职之罪,贬斥,此生再无晋升的可能。
莫时时分,累了的仓刚刚喝了口水,一个驻守的兵卒匆匆跑来告诉他郡守、郡尉来了。
闻言,仓大吃一惊,来不及多想,连忙向着工坊的门口跑去。
到了李由跟前,仓纳头便拜,“下吏拜见郡守。”
看着跪在地上的仓,李由开口道:“你就是工师‘仓’?”
“下吏正是。”
仓心中战战兢兢的,回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李由,也不知道这位郡守为何来这里。
“起来吧,本郡守有话问你。”
仓用手撑地,努力的让自已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