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同创立的大同食品厂,最开始做的产品是桃酥和蛋糕。
这两样东西在后世自然不算稀奇,可在当前这个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这两个产品在市面上卖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有了桃酥和蛋糕打开局面后,接下来的84年,大同食品厂不仅上卖了各种罐头产品,同时还上马了诸如面包,辣条,方便面,干脆面,雪糕,饮料,矿泉水等多个产品。
因为手里有钱,再加上孙同还从系统那里买到了不少的配方,所以仅仅两年的时间,大同食品厂就直接发展成了整个滨城乃至整个东北最大、最知名的食品集团。
等到食品集团的局势稳定以后,孙同又顺便在港城成立了一家控股公司,将食品集团近半数的股份交给控股公司以后,孙同又在食品集团内增加了,养殖业务、屠宰业务、肉制品加工业务,海产品加工业务,调味料生产业务,食品包装生产业务,食品添加剂生产业务,奶制品加工业务,物流业务等。
当时间来到85年的当下,大同食品集团在孙同的领导下,早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了。
虽说国内当下还不怎么注重食品安全问题,不过外边不注重这一点,可自己却要将这些重视起来。
相比起那些目光短视的竞争对手,他希望自己建立的大同集团能够成为一家百年企业,所以公司成立之初,他就下大力气成立质监部门。
值得一提的是集团的养殖产业,如今大同集团下辖的畜牧业公司名下有大型猪场四十三座,养殖面积达到了1200万平方米,养殖厂内生猪保有量常年保持在四十万头以上,而养猪只是畜牧业公司名下一个不太起眼的业务,真正的大头还是公司名下的草场。
如今畜牧业公司名下共有大型草场三十六座,中型草场三十座,总面积78万亩,这些草场分布到蒙东各个地区,这些草场每年可以为集团提供大量的牛羊肉。
就在大同食品集团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孙同在85年年初又接连成立了大同酒业集团,大同地产集团以及大同建筑集团。
说起来孙同最开始只是想要搞房地产的,之所以成立酒业集团那也是赶巧了。
自从孙同给孙正邦提过意见之后,滨城市政府这些年就一直在扶持本地的酒厂。
只可惜政府那边的扶持力度虽然大,可本地酒厂却不太争气,自打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滨城本地的白酒厂和啤酒厂的销量就越来越差,到了82年,各家酒厂更是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所以市政府那边派出了韩松军、金昌华这些人来跟孙同谈判,希望他能出资收购这些酒厂。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闹下岗潮,尤其是东北这边闹得最凶。
滨城这边因为有孙正邦打下的底子,长期以来滨城都是人口净流入地区,工人本身都不太够用,下岗什么的就更加不可能了。
如果这时候要是闹出滨城几大酒厂倒闭的新闻,这对滨城的发展是会产生影响的。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再加上酿酒这一行跟食品行业本身就沾边,所以市政府那边就想到了如今生意越做越大的孙同。
双方经过了一年多接近两年时间的谈判,最终孙同还是出资四千万将市里的几家酒厂给买了下来。
在孙同看来,滨城的这几家酒厂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都在吃老本,从来都没想过去改变。
啤酒厂那边倒是比较简单,孙同花钱在汉斯收购了一家效益不太好的啤酒厂,然后利用对方的设备和技术对滨城本地的两家啤酒厂的产业进行改善。
因为两家啤酒厂产品定位的不同,所以定价稍高的黑狮,眼下在本地市场的销售并不算高。
可另一款凯龙啤酒,近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彻底的占领了整个滨城的啤酒市场。
如今公司这边正积极的开拓东北和鲁省的市场,以凯龙啤酒的品质再加上实惠的价格,想要打入这些市场应该不算太难。
啤酒厂的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就剩下白酒厂的问题了。
孙同这一次从市政府手里一共接下来两家白酒厂。
其中冰峪酒厂被收购以后,孙同最先做的就是将酒厂的产品更名为德令大曲,名字改完后他又从南方请人来对酒厂的配方进行改良。
相比起滨城老窖,冰峪酒厂原来的产品之所以卖不动,可不就是因为酒厂并没有自己的核心配方吗?
喜欢重生1963:我成了我大伯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重生1963:我成了我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