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祖闻言连忙跪下说道:“陛下,就在方才散朝之后,他们便求臣帮他们破局。”
“臣让他们主动请求外放,又告诉他们最好的选择是北疆和东北。”
见徐辉祖对自己没有隐瞒,朱允炆抬手说道:“如今北疆不宁,他们若是去也不是不行。”
“不过他们舍得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吗?”
“罢了,既然魏国公已经告诉他们了,就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言毕,朱允炆将面前的公文推到徐辉祖面前。
“常州府送来的折子,说是朝鲜平定有天降瑞禾。”
朱允炆有几分不屑地说道:“魏国公你就走一趟去看看所谓的瑞禾吧。”
“若是恭维朕的东西,就直接拿人问罪即可。”
“如果真是瑞禾,你马上回京禀报,朕要亲自走一趟!”
徐辉祖连忙拱手应诺正准备退下,却被朱允炆叫住。
“魏国公稍等,朕还要颁布吏制革新的诏令。”
“双喜你去把内阁众爱卿都请过来。”
内阁众人来到御书房后便被赐座。
朱允炆将自己设计好的新吏制拿出来和众人商议。
“诸位爱卿,此番吏制革新,是为天下士子增加一条报效朝廷的新路。”
朱允炆一边说,一边让双喜将抄写好的新制章程交给众人。
朱植和朱济熺两人对于此事并不太上心。
他们两人只是简单扫了一眼,查看这些新制章程有没有什么漏洞。
徐辉祖和沐昂则更加关心五军都督府的改制和可能建立的应天军事学院。
情况和两位王爷类似。
而四名文臣则是抱着手中的新制章程一个字一个字的查看。
方孝孺甚至掏出了类似后世眼镜的叆叇认真查看。
看到方孝儒手中只有镜片的叆叇,朱允炆心中也有了些想法。
很快,四名文臣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担任吏部尚书的解缙直言问道:“陛下,士子若考为小吏,是否还能够参加科举?”
朱允炆直接摇了摇头说道:“不可,既然成为了考为小吏,便只能走此途。”
“否则便失了朕开此途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