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加翻阅,其中绝大多数名单都被将军府记录在案,少有几个是新来的名字。
看着放在身旁的案宗,诸葛亮不得不佩服苏墨的这个决策。
查出各国探子后还不拔除,甚至于专门安排渠道给各国斥候传递消息。
先前诸葛亮觉得这样的举动,无异于是玩火自焚。
随着几场大战下来,他发现这些斥候的作用还不小。
有了他们,边军的想法能很快传递至各国之中,无论消息的真伪,都由苏墨决定。
还能利用那些渠道,赚取大量的额外收入。
仅仅是各国斥候买情报的收入,便是一年近千万两。
这其中大部分都落入了苏墨的口袋。
关键情报买不到,零散情报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苏墨就这么通过他对人性的操控,一直吊着各国情报机构的胃口。
时不时放出一些无所谓的情报,让这些人建立功勋。
而后继续高价购买苏墨放出的风声,一举两得。
先前称帝的消息便通过这些人传播,一夜之间便能传递至九州大陆,还省了诸葛亮安排人手传递消息。
另一边,各国斥候忙碌了半天,得到的消息大体上都是大差不差。
大军调动极为频繁,至少也是几十万规模的大战。
至于动手的对象,没有一个斥候得到了准确的消息。
有人说是大武王朝,有人说是大周王朝,各自之间还都是言之凿凿。
一时间,各国的斥候统领也不敢继续上报。
没收集到情报,只是说明这次保密工作好。
一旦上报的消息乃是虚假的情报,众人的脑袋就难保。
故而各国斥候都本着不知不报的态度,仅仅上报了边军大军调动,具体情报未知。
随着各国斥候将消息传回,一时间,九州大陆再度轰动起来。
匈奴王朝之内,一众大臣齐聚一堂,皆是言笑晏晏,并无一人担心此事。
根据斥候的传回的消息,苏墨调集的大军并未全部都是骑兵,匈奴并不担心苏墨会大举入侵。
再者,匈奴刚刚送上了大量的投诚礼物,苏墨短时间自然不会对匈奴再度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