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如此精辟,这……还是他认知里面的那个刘禅吗?今天的后主跟以往的后主可大不一样了,有太多的不同了。
看着坐在那里面色沉稳的刘禅,诸葛亮突然之间就觉得有些欣慰,此刻能不能北伐他都没有那么迫切了,反而刘禅这样的改变更让他欣慰。
因为诸葛亮很清楚,他不可能永远代替刘禅处理大汉的一切,这个国家注定是要刘禅这个皇帝自已支撑起来的。
现在他终于有了一些自已的想法,并且跟以往那些毫无依据的胡闹想法不同,这一次是切实有物的,这才是关键。
“陛下,臣有些好奇,不知这话是哪位大家所言?此言颇为精妙。”群臣当中,蒋琬有些好奇的开口问道。
“额……这个先容朕保密,诸位知道这点就可以了,不知诸位是否认可这句话?”刘禅噎了一下,他不太好解释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啊?总不能说是天下先生所言?
“回陛下,此十六字虽然简短,但却直击事物本质,精简干练,其战略方面实乃绝世之才,如若陛下能请回此人,实乃大汉之福。”诸葛亮斟酌了一下开口道。
“当然,如若此等贤才不愿出世,就这句话本身而言,实乃经世之良言。”诸葛亮认真的补充道。
“丞相所言甚是。”其他众臣也都纷纷附和。
见大家都同意这句话,刘禅立刻开口道:“既然如此,那我有些话想问丞相以及诸位。”
“陛下请讲。”诸葛亮开口道。
“丞相之所以坚持北伐,除了因为魏伪帝刚亡,朝廷不稳,朝中众臣皆有波动,实乃我大汉出击之良机之外,可否有因为魏国占据了中原最为丰饶的国土,一旦魏国稳定,人口增加,国力暴涨,会迅速拉开与我大汉的差距。”
“到了那个时机,我大汉就再无胜利之可能,另外就是丞相你觉得自已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故也有所急切,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才想借此机会北伐,看能否在有生之年完成先皇之遗愿,不知朕说的可对?”刘禅直接问道。
刘禅这话都不算是客气,按照以往刘禅对诸葛亮的尊敬来看,他是不会说的如此直白,但今日情形不同,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试图说服朝廷众臣。
所以他都没有用以往的相父来称呼诸葛亮,而是更换了丞相。
众臣的目光下意识的看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再一次抬起头看向了刘禅,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刘禅说出了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话,以往,刘禅是根本看不到这一点的。
而这一点,是不是别人教他的,诸葛亮不清楚,但诸葛亮却明白,眼前皇位上的刘禅借着今天的机会想要真正的发出自已的声音了。
这对一个皇帝来说——很重要!
哪怕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诸葛亮都会支持刘禅,因为一个单纯在他羽翼之下庇护的皇帝是无法支撑大汉走的更远的,这一点诸葛亮其实早就看到了,不然你以为诸葛亮为什么要急着北伐?
刘禅的话说对了,他是有些急切,但是刘禅的理由却少说了一个。
那就是,在他心里,他已经觉得如果他死了,刘禅无法撑起大汉之大局啊!所以他只能努力在活着的时候为大汉打下一个足够平稳的局面!所以他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