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亚历山大四世教皇 > 第三百三十四章 微服私访(第1页)

第三百三十四章 微服私访(第1页)

至此,阿里玛斯波伊人所在之地全部被征服,亚历山大在这里置阿尔泰省,并在阿尔泰南麓、额尔齐斯河上游建立了首府阿勒泰,在乌伦古河上游又建了另一座城镇青河。亚历山大准备在此过冬,正好利用这段时间筑城,虽然有阿尔泰山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但是冬季温度依然能达到零下15°至零下40°之间,这个温度是根本不能行军,一不当心连牲畜都能冻死的。

所以亚历山大所筑的这两座城市几乎都是三面环山,可以在冬季有效地抵挡部分寒流,由于时间紧迫,城墙没有建,而是集中人力物力把房屋搭建起来,并在房间里建造了大量的炕,御寒所需的煤炭则从出发的时候就带了一些,亚历山大又下令开发阿拉木图以东伊犁河南岸的煤矿,并大量地向额尔齐斯河流域运输,这样就解决了冬季寒冷的问题。

为了减少牲畜的死亡,特别是出于对战马的保护,亚历山大也让人建立了大量的马棚,甚至给马制作了大量御寒用的毯子,以保持战马的温度和舒适度。其他牲畜的环境则稍微简陋一些,以御寒为主。阿里玛斯波伊人发动大量人员到处收割大量干草以供牲畜过冬。

16万人对后勤的考验是相当大的,如果平均每人一天3两肉,一天就要吃掉100头牛、320头猪或者800头羊,如果是光吃肉的话数字还得翻七倍,这个数字绝对是任何政权都承受不了的,亚历山大也吃不消,包括那些游牧民族也是以奶制品或再加上部分谷物为主食的,光吃肉谁也吃不起。

这一天,伊那严刚押送煤炭到阿勒泰城,亚历山大就把他招了过去。

“以前你们是如何过冬的啊?”

“我们会选择植被茂密、风小的草场过冬,这些地方通常有较好的保暖效果。此外,我们居住的毡房密不透风,穿着动物毛皮制成的衣服,这些衣物具有很好的御寒性。在取暖方面,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木材而非草原上的植被,因为草料燃烧时间短且不适合大量储存。我们会使用火炉提供持续的热量,不过现在有了您发明的土炕,再寒冷的天气中都不用怕了。”

“两百多年前我们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你们阿里玛斯波伊人,哦,阿里玛斯波伊人是希腊人对你们的称呼。你们西边的民族把你们称为独目人,我一直不太明白,不过现在我大概了解了,他说独目的意思大概就是指你们某些人额头上的这只眼睛吧?”

“你说的也没错,不过不是什么人额头上都有这支眼睛的,一定要是兼具聪慧、强壮、仁德之人才能拥有这颗眼睛的。事实上我们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传统的,说起来那是好几百年前了,有一群真正的独目人来到了我们原先居住的地方,就在东北方向很远的地方,他们很聪明也很强壮,他们带领着我们的族人打败了很多敌人,最后还带领我们打败了伊塞顿人并且占领了他们的领地,也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但是后来的某一天,他们突然之间就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好像从没有来过这个世上一样。”

伊那严说的很平静,可亚历山大内心却如惊涛骇浪般,本来还以为他们搞得像二郎神那样,才被人称为独目人,听他这么一说再加上阿利斯铁阿斯的话,这个世界上还真有可能曾经出现过独目人,虽然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是亚历山大却有些半信半疑了,因为他想到了一种人可能具有这种特征,而且也是没有被后世科学界明确否定的,那就是外星人。可惜,亚历山大永远都无法证实了。

“没想到原来这都是真的,那你们在额头上硬是镶进去一颗眼睛也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吧?”

“您真是睿智,是这样的。”伊那严看了一眼亚历山大,犹豫了下再次说道:“请问尊敬的陛下,不知道过冬以后您还准备去哪?到时候一定要让我做您的前锋。”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额尔齐斯河上游发源于阿尔泰山南麓,“阿尔泰山”就是蒙语里面“金山”的意思。在希罗多德的记述中,传说看守黄金的格里芬人居住在阿尔泰山北麓,那里的矿藏比南部更加丰富,有总共几千万吨的黄金、白银、铜、锌、铅,而且显然作为看守黄金的格里芬人肯定知道一些矿藏的所在地,虽然传说可能会有所夸张,但征服了他们肯定可以大大充实自己的国库,远征的一切花费说不定也能抵消掉,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

因此到了第二年初春,亚历山大决定翻越阿尔泰山,阿尔泰山长约2000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相比起天山和喀喇昆仑山要矮得多,平均海拔2000多米,主要山脊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高峰有友谊峰(4374米)、奎屯山(4082米)等。

根据亚历山大的分析,阿里玛斯波伊人和格里芬人两个民族肯定有一个就是后来的呼揭人(hugir)(乌揭人),也许两者最后融合了也说不定。关于呼揭人的历史和文化,,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一直是个难题,但后来的苏联的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山北部的巴泽雷克以及希伯发掘了一些巨冢,由于墓室深埋在冻土层下,这些巨冢的墓主及其随葬物品都保存得十分完整。宏大的埋葬规模,丰富的遗留物品,充分表明当时阿尔泰山的游牧者已是文明民族,学者们将其文明称之为“巴泽雷克文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巴泽雷克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墓室都用粗大的圆木垒成,墓穴的北部都殉有大量马匹。墓主的尸体都经过防腐处理,头骨上钻孔,去掉脑髓,腹腔被打开,取走内脏。墓中殉葬有大量金饰物和兽纹金饰牌(近似于后来新疆巴里坤东黑沟“北匈奴王庭”发现的动物纹金银牌饰)。

在巴泽雷克的巨冢中,发现了一块波斯的织锦,上面的几个妇女都戴着波斯宝冠,穿着波斯锦袍,脚踏高跟皮鞋。同时,还发现了一辆中国式的四轮高车和楚国凤鸟图案的铜镜。根据这些器物的特色,苏联的考古学家肯定巴泽雷克巨冢为公元前5—3世纪的遗迹。巴泽雷克巨冢的多数墓主是“少有黄种成分的白人类型”,就是说他们具有大部分白人和少量黄种人的血统,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混血,这很可能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甚至公元前3000年以上了。但可以确定的是,早在青铜时代便有住在阿尔泰的欧罗巴人了。

另外,五胡乱华时期的羯族人的来源很可能就是呼揭人。西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呼揭国被匈奴人征服,并且以单于子弟为呼揭王。公元前49年,郅支单于呼图吾斯再次吞并呼揭。

在阿里玛斯波伊人的引领下,亚历山大带4万多人翻越了阿尔泰山,格里芬人的部众总共只有10万人左右,可战之兵不过3万而且还没有集中,在亚历山大的暴风骤雨般的袭击下,格里芬人虽然拼死抵抗,却回天乏术。

但他们确实凶悍异常,十几个人面对上百人都毫不畏惧,可他们的英勇换来的只是更多的死亡。结果这一仗,亚历山大损失了四五千人,格里芬人战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一半以上都带伤。这成为了亚历山大一路来损失最大的一仗,在塞种人对抗的时候都没有战死这么多人,可格里芬人在亚历山大的突袭之下居然还能杀伤自己这么多人,怪不得格里芬人能在这里生活这么久都没有人可以打败或者赶走他们,他们的凶悍确实不是一般民族可比的。亚历山大倒是认为他们更像是羯族人的祖先。

不过这也让亚历山大非常恼火,他知道对这些人肯定不能按照原来的政策了,不然他一走他们很容易造反,于是他下令将所有人贬为奴隶,妇女老幼留下,一部分懂开矿的人留下和原属于他们的奴隶一起继续开矿,大部分人则随军参战,这些人这么猛,不做炮灰岂不可惜。亚历山大安排了几个懂格里芬人语言的阿里玛斯波伊人将领充作千夫长,再让赢无敌做了这支部队的统帅。

阿里玛斯波伊人和格里芬人都没有文字,却都拥有岩画文化,也都一样喜欢佩戴黄金饰品,而且两个民族在交流过程中也有不少人懂了对方的语言。如果某个民族的语言自己的军队里面没有一个人懂得话那可就麻烦大了,还好一路打来相隔的民族总会有沟通,有沟通就有交流。而且亚历山大让一些部族的上层精英都开始学习希腊语,后面在建立学堂之后更是要普及希腊语,这样才能对被征服地区实施有效的管理。

征服格里芬人以后,亚历山大获得了好几座矿山,这些基本上都是金矿和银矿,不过北部一条大河(鄂毕河)的上游有一个很大的铁矿。不过虽然亚历山大对这些矿很感兴趣,不过这些开矿工作亚历山大才没有兴趣管呢,他只是安排人用更好的开矿工具,让矿工不停开采,等以后有了更多的奴隶,再大量拉过来开矿,如果人数再扩充个两倍,那么这些矿藏的产量就可以承担亚历山大远征的费用了。

而现在,阿尔泰山南麓的阿里玛斯波伊人和楚河伊犁河边的伊赛顿人要么也是忙于开矿要么是大面积开垦种植各种农作物,剩下的则随亚历山大出征了,人手也是非常紧张的。亚历山大这招釜底抽薪还是很必要,如果有大量的闲人留在当地,亚历山大的统治就不稳固,对这片金银满地的地方,他留下了3000阿里玛斯波伊人和3000伊赛顿人以及1000萨尔马提亚骑兵。

喜欢亚历山大四世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亚历山大四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