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盛也是当初跟四阿哥一起偶遇过柔则的人,自然知道四阿哥是因为什么才纳林濯音为格格的,更别说还是苏培盛带着林濯音去的永和宫。只是如今再一见面,这位林格格怎么好像没了当初的聪明劲儿,也不知道能有多长的花期。
不过,林濯音能得意多久跟苏培盛又没多大关系,也不会烂好心去提醒林濯音。最重要的东西送到了,苏培盛又介绍起自己旁边的嬷嬷,“林格格,这位是芳若姑姑,常年在王爷身边伺候的,今日王爷特地派姑姑来指点您呢!”
芳若行了个礼,和善地说,“奴婢芳若,见过林格格。”
芳若的恭敬和刚才领路嬷嬷的不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林濯音也找回了心气儿,王爷身边的嬷嬷都要对我这般恭敬,你一个小小的领路嬷嬷,就算以前在宫里待过又如何,现在不还是一个不起眼的领路嬷嬷吗?
林濯音投桃报李,亲热地对芳若说,“姑姑不必多礼,您是王爷身边的姑姑,妾身还要多请教您呢!”
苏培盛这一行的目的达到了,回去给四阿哥复命。芳若则带着一大群人给林濯音沐浴更衣,准备晚上伺候四阿哥的相关事宜。
林濯音率先进了浴桶,看芳若往水中不停地加着东西,随着热气,一股浓郁的梅花香味蔓延开来。
芳若注意到林濯音的疑惑,解释道,“格格有所不知,王爷最喜欢的便是梅花香气,尤其喜欢雪中绽放的红梅。”
这话让林濯音攥紧了水下的手,她才有些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想要搏富贵的宫女,四阿哥唯独瞧上了自己,必然是有自己在红梅林中的缘故。
既然四阿哥喜欢,自己不如将计就计,林濯音试探地说,“倒也是缘分,妾身也很喜欢红梅,只是宫中成片的红梅只有一处,离我办差的地方远,不能常去欣赏。”
林濯音喜欢才怪,做宫女的到了冬日恨不得成天守在炭盆边上取暖,要不是冬天只有梅花绽放、风景最好,林濯音才不会穿着单薄的衣服在梅花林‘守梅待雍’呢。
听了林濯音的话,芳若笑容更是满意,“既然格格喜欢,不如多跟王爷聊一聊,这也不失为一种闺中情趣。”别管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既然说出口了,在四阿哥面前自然是要表现出十二分喜欢的。
林濯音感受到芳若的亲近,自然要借坡上驴,“姑姑,妾身以前也不知打扮,不知道姑姑能否指点妾身一番。”
这不正合芳若的用意吗?
芳若仔细打量了一遍林濯音,夸奖说,“格格的鼻子生得好,挺直秀美,鼻尖微翘,一看就是个娇俏的美人。”最重要的是,长得像王爷心上人的鼻子。
林濯音听了芳若的话,也抚摸上自己的鼻子,她的五官中确实鼻子长得最出色。
芳若继续说,“只是这眉毛打理的粗糙了些,等格格沐浴完,奴婢给格格画一个适合您的远山黛。”
林濯音疑惑地重复,“远山黛?”
芳若笑着解释,“远山黛是汉代就流行的一种眉形,用黛色画眉,色如远山,故称‘远山黛’。画成之后,眉形逶迤横烟,仿佛远山一般,隐隐含翠,真是最适合格格不过了。”
至于远山黛是赵合德发明的就不必说了,毕竟寓意不好,说出来又是一桩祸事。
林濯音似懂非懂,可以知道这是不可多得的机遇,“那就劳烦姑姑了。”
等林濯音从水里出来,全身上下被仔细涂抹了几遍不同的香膏,连头发也抹了发油,做到镜子前,被芳若细心地装点过面容,又穿了一身有些世外仙姝意味的旗装,才算完事。
林濯音有些恍惚地看着镜中人,细长的眉毛下面是一双含星的眼眸,她从没有这么美丽过,只是怎么会美得不像她?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林濯音又笑自己敏感,镜中人不像自己还能像谁?
身后的芳若姑姑也满意地通过镜子看着林濯音,本来只有两分若有若无的相似,在芳若的巧手之下,竟然增加到了五分,若是搭配生林濯音的歌喉,暗夜朦胧中也能有个七八分相似了。
林濯音也通过镜子注意到芳若的目光,她感激地说,“多谢姑姑相助,以后姑姑有什么我能做的,尽管开口。”
本来林濯音对于服侍王爷还多有忐忑,毕竟只见过一面,林濯音也不能保证自己进府之后一定能受宠,可芳若这么一打扮,她的信心就增了一大半。芳若是王爷的人,打扮自己还能往王爷不喜欢的方向打扮吗?
芳若只是笑笑,“不过都是王爷的吩咐,若是格格讨了王爷欢心,奴婢也就心满意足了。”
林濯音知道四阿哥身边的人不好拉拢,只能示意百合再给芳若一个大荷包以表感谢。
芳若痛快地收了荷包,提醒道,“王爷这些日子公务繁忙,怕是来不及跟格格一起用膳,格格还需早早派人去厨房呢!”不然等四阿哥来了,没吃饭没有体力,刚吃过饭也不能伺候四阿哥,所以还不如早早用过了。
林濯音对芳若也有了基本的信任,立马吩咐百合说,“百合,还不按姑姑说的去做。”
百合看着林濯音在芳若的指挥下变了模样,才真正感受到主子和奴婢之间的天差地别,林濯音再也不是跟她一起艰难求生的小宫女了,而是高高在上的主子。
心里的妒火愈烧愈旺,百合勉强控制着自己的表情出了门,但给林濯音领路的嬷嬷可没有曹琴默那边的贴心,根本没介绍过这府里的布局,百合只能靠着不停地询问走到了厨房,这一路的狼狈让她心里更加不爽,要是当初是自己被四阿哥看重。。。
对于百合那点小心思,芳若如何看不出来,出于示好的心理,她对林濯音说,“恕奴婢多言,格格身边的这位百合姑娘好似有些桀骜不驯,格格还应早做打算,以免养虎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