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严嵩在时,这个位置是属于高拱的,现在张居正成了新人了,高拱就可以进隔间了。
所以张居正现在就相当于内阁办公室的前台小妹儿,见到萧风进来,立刻站起来热情招呼。
“萧兄,听说你去送严嵩了?当真是有古君子之风啊,佩服佩服。”
萧风笑了笑:“太岳,胡宗宪那边有消息了吗?内阁行文让他斩杀罗文龙,留下徐海,他回信了吗?”
张居正犹豫了一下,轻声道:“还没有,萧兄,胡宗宪是江南总督,手握生杀大权,他不会不等内阁文书,抢先杀了徐海吧?”
萧风淡淡一笑,没有回答,只是拍了拍张居正的肩膀。
“我工部还有事,内阁若有事,派人来叫我就是了。”
萧风离去后,徐阶和高拱的脑袋分别从隔间里探了出来,看着萧风的背影,以及看着萧风背影的张居正。
二人彼此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又都缩回到了隔间里。
胡宗宪确实已经收到了内阁的快马行文,但他在犹豫。俞大猷还在返回来的路上,他身边只有徐渭。
徐渭看出了胡宗宪的犹豫,但他什么也不说,因为他知道,这次的选择极其重大,必须胡宗宪自己做。
明朝的内阁行文并非圣旨,类似朝廷的建议。胡宗宪若不照内阁的主意行事,也不算是抗旨。因为他是江南总督,有临机决断之权。
他可以杀了徐海,再给朝廷上奏,找一个很好的理由,说明当时情况紧急,徐海非杀不可,朝廷一般也不会因此怪罪。
胡宗宪从按萧风的计划,上书弹劾严世藩开始,就已经在反复权衡,究竟该如何处理徐海了。
萧风的计划中,是让他最后放了徐海和王翠翘,杀了罗文龙。此时的内阁行文也代表了萧风的意思。
但胡宗宪觉得,杀了徐海对自己更有利,原因有三。
第一,无论如何,徐海曾参与过罗文龙的叛逆行动,哪怕是被动的,协助性的,但毕竟是参与者,杀了他名正言顺,并无后患。
虽说徐海归降之时,已经声明他过去一切罪过不予追究,但朝廷不讲信用的时候多了,也并不差这一次!
何况万一徐海将来真有再反的那一天,今日招降之功,就会变成纵敌之罪,还不如现在获利了结的好!
第二,杀了徐海后,以徐渭和自己的才能,足以直接掌控这支船队。虽说实力比汪直的船队差一些,但自己是江南总督,沿海之地毕竟在自己的辖区。
只要自己着力培养,武器给养上偏心一点,徐海的船队实力很快就可以扩充加强,最后足以和汪直的船队抗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胡宗宪觉得杀了徐海并不算是背叛萧风。萧风是胡宗宪此生所见中,最敬畏之人,他并不愿意和萧风翻脸。
但萧风太讲究了,拿严世藩和萧芹的话来说,就是妇人之仁,难成大事,而胡宗宪也有同感。
萧风不杀徐海未必是不想,也许就是不愿背信弃义呢?自己替他杀了徐海,他一时不悦,后面也许会理解的。
这也是胡宗宪给自己找的心理安慰,毕竟萧风不是也担心汪直一家独大吗?自己直接掌控船队,不比徐海更可信吗?
胡宗宪给自己找了这三条理由,本来以他的性格,早就已经动手了,但他却一再犹豫。
他曾请教过徐渭:“先生,我杀徐海,并不算背叛萧风,这三条理由,任何人都不能说没有道理吧?”
徐渭只是淡淡地看着他:“胡翁,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还在犹豫呢?只怕你在说服任何人之前,需要先说服你自己的心吧?”
胡宗宪咬咬牙:“先生,你我真心相交,有同生共死的志向,先生到底是怎么想的,还请先生明言。”
徐渭摇摇头:“我是你请来的,身为谋臣,当为其主。无论你作何选择,其实也都是为了大明朝廷,并无对错之分。
所以此事我无法帮你选择。人生之事,最关键的几步,都得靠自己选择,连父母至亲都无法帮你,何况是我呢?”
徐渭很清楚,胡宗宪真正过不了的关,其实是他潜意识里,希望杀了徐海立威,让其他官员都看看,他胡宗宪并不只是萧风的人,他本身就是大腿!
深夜,胡宗宪走进了徐海牢房,徐海满怀希望地看着他。胡宗宪却不搭理他,只是独自踱步,走来走去。